6月16日至19日,市政协组织部分经济企业界政协常委和委员赴河南漯河考察学习食品产业发展工作。考察组先后参观了漯河市召陵区的双汇第三工业园、宠物经济专业园,临颍县的御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联泰食品有限公司、中大恒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盼盼集团福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就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工作与当地政协、开发区以及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一区一县食品产业发展情况
河南漯河是中国食品产业名城,有人说,如果河南是中国人的厨房,那么漯河就是厨房的灶台。漯河不仅拥有双汇这样的全国知名的本土企业,还集聚了来自福建、山东、台湾、香港的大批知名的食品生产企业,河南省中原食品实验室业落户该市郾城区,助推了食品科技的飞速跃升,一个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并日趋成熟。
1.召陵区食品产业概况。召陵区位于漯河市东侧,宁洛高速穿境而过,漯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漯河市高端食品产业集聚区。这里汇聚了双汇集团、美国嘉吉、中粮集团、卫龙美味、王老吉、可口可乐等1100多家食品企业,其中世界500强、国内500强食品企业二十多家,行业百强和细分领域十强企业超过50家。召陵区在发展食品产业方面不断强化链式思维,持续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已培育形成以双汇万中禽业、玖盛农业、卓汇、众锦等企业为代表的肉制品、冷链食品企业链;以欧麦、美馨、思维特、粮健、东辉等企业为代表的休闲面制品产业链;以景珍生物胶原蛋白肠衣、铭城油脂等企业为代表的食品原料产业链;以金鼎、卓智、森帆、精益等企业为代表的食品包装产业链;以中誉宠物食品、鲜朗宠物烘焙粮、维阿特植物猫砂、华生维克宠物保健品等企业为代表的宠物经济产业链,涵盖宠物食品、用品、服务等多个品类,品种超过1000个。
2.临颍县食品产业概况。临颍县位于漯河市北侧,北临许昌市,这里生产了全国三分之一的零食,有“中国休闲食品之都”之称,是漯河休闲食品产业集聚地。近几年,临颍县外引内育盼盼、亲亲、海底捞、六个核桃、南街村、中大恒源、雅客、怡宝等知名企业120多家,形成了烘焙膨化、饮料饮品、面制品、肉制品、调味品、大健康六个特色集群,年产值占河南二十分之一、漯河五分之一,成功入围河南省最具竞争力“百亿产业集群”。
二、主要经验
百闻不如一见,尽管久闻河南漯河食品产业大名,但实地参观学习,触动和收获更大,有几点经验对考察组产生触动:
1.产业集群建设离不开产业基础。漯河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地处中原腹地,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就是商贸往来的重要节点,这为食品贸易和加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漯河所在的中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粮食、肉类等农产品资源丰富,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20世纪80年代,万隆等一批勇于创新的企业家开始尝试将传统食品加工工艺与现代工业技术相结合,推动食品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为漯河食品工业的崛起埋下了关键的种子。 2.龙头引领才能推动产业爆发。1992年,双汇的第一根火腿肠在漯河诞生,彻底改变了漯河食品工业的格局,也彻底改变了中国肉类消费市场以鲜肉为主格局。双汇火腿肠凭借其独特的口感、稳定的品质和强大的品牌宣传,很快风靡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双汇也借此机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从单一的火腿肠产品逐步拓展到冷鲜肉、低温肉制品、调理制品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肉类加工产业链。在双汇的引领下,漯河的食品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双汇的成功不仅为自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为漯河的食品产业发展树立了榜样,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向漯河集聚。许多食品加工企业纷纷在漯河建厂,围绕双汇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涵盖了包装、物流、调味品、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 3.链式思维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壮大。尝到了食品工业的甜头,看到了食品工业发展的潜力,漯河市各级党委政府伸出有形之手加以推动和引导,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建设产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为食品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他们还积极搭建产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信息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促进了产业链更加完善、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漯河的食品工业已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目前,漯河食品产业已经涵盖了肉食品加工、粮食加工、饮料生产、绿色无公害果蔬加工、包装材料生产等五大产业,拥有各类食品企业7000多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近1800亿元。食品产业总规模占全省1/5、全国1/50,年销售肉制品、休闲食品量全国第一,年加工转化粮食河南省第一 。 4.创新能力与品牌意识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创新是漯河食品工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为了推动食品工业的创新发展,漯河不断加大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漯河建成了中原食品实验室,集聚了11名院士和29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领衔的24个科创团队,拥有一流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在品牌建设方面,漯河市政府也通过举办食品博览会、开展品牌宣传活动等方式,提升漯河食品产业的整体品牌形象。自2003年起,漯河已连续举办21届食品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品企业和采购商参展,成为展示漯河食品产业成果、促进食品行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目前,漯河正大力推进食品产业的智能化改造,积极培育新兴食品产业,如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生物食品等,积极探索食品产业与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赋予全产业链新的内涵。
三、工作启示
漯河食品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揭示了几个规律,一是传统产业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仍然大有可为。二是传统产业形成集群,必须要有深厚的产业文化基础。三是建设产业集群不仅要长期坚持,更要勇往直前、永攀高峰。
天长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汊涧镇绿色食品小镇为龙头的食品产业集群,这个集群已经拥有今麦郎、君乐宝、冠生园等三家全国食品行业的头部企业,具有了一飞冲天的基础和势能。下一步怎么引导推动,考察组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尽快开展本地农产品深加工方向的分析定位。虽然身处两个省份,但是天长的农业条件和漯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样是传统的农业地区,漯河能搞的食品加工门类,天长也可以探索实践。发展食品产业,利用本地农业生产优势,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这篇文章,挖掘农业的潜在效益,形成产业之间融合共荣共生的格局,是一种最为良性的发展局面。为此,建议要沉下心来,组织开展天长粮食生物特性的研究,首先搞清楚天长大米、小麦深加工后能做什么,其次再沿着这条线探讨天长食品产业发展方向问题,找到天长食品产业再次壮大的突破口,找到促进天长乡村进一步振兴的试金石。
2.努力提高本地农业与食品产业的融合能力。天长现有食品产业龙头企业之所以投资于此,最为主要的是看中天长的区位,把农业优势转化为食品产业发展优势还没有得到广大农民的响应,同时天长本地的粮食、果蔬、畜禽、水产品资源还不能够完全达到现有食品龙头们配套的标准,如我们的小麦面筋度不够,很难作为今麦郎的原料。为此,考察组建议市委市政府把与食品龙头配套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谋定配套清单,出台专门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我市农民特别是农业合作社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与龙头食品企业协作的订单农业,如在调味料包、预制菜领域进行探索试验,同时积极引进休闲食品生产企业,实现对本地粮食就地消纳,逐步建立天长农业与食品工业的微循环,形成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的产业生态,推进产业融合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3.大力实施招商强群工程。尽管天长拥有国家级现代农业园产业园和汊涧绿色食品小镇这样两大食品及粮食产业发展板块,但是体量还不大,结构还比较单一,可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首先在资源要素上要多倾斜。我市西片乡镇交通物流优势明显,是发展食品产业的优势区域,要抓住一切机会,扩大汊涧食品小镇的工业用地的供给能力,积极探索汊涧及邻近乡镇老工业园区的有机更新工作,建设以汊涧为中心的西部老205国道沿线的食品产业走廊,打响天长食品产业区域品牌。其次是到全国食品产业名城开展扫楼招商。建议进一步充实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办,建设一支专业的招商队伍到河南漯河、湖北仙桃、福建晋江等地驻点招商,摸排当地食品大厂及其配套企业到长三角地区布点设厂意愿,动员意向企业到身处长三角腹地的天长投资办厂。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吃得饱,吃得安全,是自古以来大众生存的第一法则,这一法则也决定了食品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决定了食品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只要我们认识到位、行动跟上,天长食品产业一定会变树林为森林,在长三角的发展中发挥独特的推动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