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提案工作

加强水环境整治,提升水生态质量

发布时间:2025-06-10 15:38:41 作者:网站管理员 浏览:227 次
【字体大小: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铁的手腕抓生态环保工作,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善待母亲河”行动计划,编制“一计划两方案”,谋划实施工程项目34个,已完成11项,在建18项,新老白塔河2个国控断面与铜龙河、秦栏河、釜山水库3个省控断面水质均值达到考核要求;逐年加大经费投入,实施污水收集处理、水生态修复、流域生态补偿等多个重大项目工程;制定《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十条重点举措》,对排污监管、黑臭水体整治、水面养殖、项目建设、重点流域水质提升提出具体要求,全市上下践行“两山”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逐步呈现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但一些短板弱项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当前九龙治水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存在职责不清或重叠的情况。部分镇街及园区领导对辖区环保工作不够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联防联控、联保共治的机制仍待完善。

项目谋划储备不足。生态环境领域重点项目涵盖范围广、涉及部门多,相关部门在生态环境领域项目谋划较少,且“善待母亲河”行动计划重点工程总体进展较慢。目前,老城区部分管网仍是雨污合流,农村污水收集率偏低,河道环境整治尚未彻底根治。

生态基流保障不够稳定。生态流量难保证,水体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和水环境容量严重衰减。水面种养殖、施肥等行为易导致污染,高邮湖湖水经常性顶托倒流,对白塔河水质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农业面源污染难以控制。农业用地多,种植面积大,径流带来的污染集中下泄排放,造成白塔河水质短期变差,影响断面稳定达标。且白塔河沿岸还有不少畜禽散养,岸线滩涂生态受到影响。

环境监测监管有待加强。涉水企业存在偷排情况,不能实现全时段全覆盖的执法监管。入河沟渠、涵闸、排涝站水质差,监管力度有待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水安全,关键要转变治水思路。治水工作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建议:

一、创新体制机制。要提高站位,压紧压实各级责任。组建水环境治理专门机构,发挥好统一调度作用,强化对相关单位的考核和结果运用,使水环境保护责任落到实处。要深化合作,加强区域联防联控。跨区域联系河湖相关流域的来安、六合等地,建立跨界水体联保共治机制,共同签订《跨界流域水污染、水治理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共享跨界河湖、水库水质信息,交流水生态环境治理进展,并制定统一的排污标准,切实保护水生态环境。

二、抓好项目建设。在项目谋划方面,有关部门要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机遇,根据自身职责,对照政策依据,找准政策资金扶持方向,多渠道为地方生态环境治理争取资金。如谋划实施控源截污、农村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质提升等。在工程建设方面,对老白塔河清洁小流域治理、内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高新区污水处理厂二厂及配套管网等重点工程建设进行调度。未完成的项目,按照建设进度分类,加速推进。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对各个环节不定期抽查、回头看,确保工程质量。

三、注重综合施策。要强化城镇排水综合整治。排查全市雨污管网,构建城镇排水管网“一张图”;规范排水许可行为,对问题排口开展溯源,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对错漏混接管网进行系统改造提升,确保雨污分流彻底,污水收集到位。要规范水面养殖。规范全市范围内珍珠和渔业养殖,禁止投放畜禽粪污等高污染饵料;珍珠养殖户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加强国控省控断面上游水库及饮用水源地养殖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国有、集体水库养殖承包经营权加强监管,推动水库养殖权回收工作尽早完成。要保障河道生态基流。科学制定干支流生态水量调度方案,细化水库调度目标,实行动态管控、滚动调整。通过人工监测和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对新老白塔河及其支流开展多点位加密监测,实时掌握水质动态变化情况。

四、控制污染源头。开展农药化肥“双替代”工作。要推广良种良法,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进一步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引导农户将农田流转给种田大户,做到统一、有序施肥,从而控制面源污染。推进灌溉排水系统建设。利用4R技术,生态化改造农田灌溉、排水系统,分片区对水环境进行治理,实现农田退水的“零直排”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制定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方案,全力推进生态养殖。采取以“三池两坝”模式为主、养殖连片集中治理和规模养殖场自治为辅的模式,推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化、生态化。同时严控河道两岸畜禽散养的行为,减少污染。

五、强化监管监测。完善科技监管体系。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构建智慧监管“一张网”,实现“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全链条管理体系,用“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监管。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立母亲河防控信息直报机制,成立“善待母亲河志愿队”,公布污染治理举报电话,邀请媒体参与环保执法行动,提高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定期组织公众满意度调查,确保治理工作更加贴近民意。积极联系有关企业,引导其履行社会责任,参与水环境保护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