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提案工作

完善物流配套建设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28 11:09:41 作者:网站管理员 浏览:11505 次
【字体大小: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把现代物流业和制造业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出台了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关政策,加快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市现有物流企业275家,其中规模以上物流企业17家,快递物流企业9家,开通物流专线46条。现有运输车辆6500多辆,从业人员约2万人。2021年全市物流货运总量为14000万吨,货运周转量130000万吨公里,实现物流增加值17亿元,实现入库税金3679万元。天长“交邮融合+特色产业”项目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但随着天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物流行业还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缺少总体规划,发展思路不够清晰。全市还没有编制现代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发展物流业的总体思路不清晰,物流的网络体系不健全,缺少带动性强的物流园、物流集散中心和仓储冷链物流企业。农村快递物流发展还没有专项规划,县级缺少寄递物流公共配送中心,镇中转综合运输服务站功能不全,村级快递点有待进一步提升。规划不到位,造成物流企业遍地开花,分布在16个镇街和高新区,其中进驻物流园的只有28家,其余分布较为分散。缺少货车专用停车场,目前,只有东市区一处货车停车场,无法满足全市物流货车停放需求。

政策不够精准,扶持力度有待提升。目前实施的《天长市扶持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暂行办法》是2011年出台的,政策扶持力度已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促进物流园区进一步发展和鼓励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动力不足,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规模普遍偏小,服务发展能力不足。现有物流企业,车辆数在50辆以下的有236家,100辆以上的只有13家,大多物流企业经营场所只有1—2间门面,大部分物流企业经济实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一些小规模物流企业因市场竞争力弱,正常运转都存在困难。

管理难度较大,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全市虽有275家物流企业,但企业自有车辆较少,多数为挂靠个体车辆。除规上物流企业管理相对规范外,小规模物流企业平均每家管理人员只有3—5人,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不足,导致组织机构不健全,行业监管难度大。虽然成立了物流行业协会,但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存在着挂靠车辆开票较少,物流企业税收流失现象。2021年,36家物流企业贡献了3400多万元税收,小规模物流企业税收只有200多万元。

服务水平较低,物流发展模式单一。多数物流企业还是传统运作方式,缺少仓储和冷链物流企业。工贸企业均在运满满、货拉拉等全国知名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上寻求物流服务,我市工贸企业物流需求与本土物流企业信息不对称,造成一些小微企业以及零散货物发货物流成本较高。农村快递物流村级服务站点还未实现全覆盖,农村居民寄递不够便捷,农副产品上行难度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我们要完善物流配套建设,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建议:

突出政府组织引导。成立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发改委牵头,交通运输、商务、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邮政、农业农村、税务等部门参与,编制现代物流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快递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加快建设市级寄递物流公共配送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仓储冷链物流中心,解决物流布局分散、竞争力不强、发展不快等问题,提升物流服务当地经济综合能力,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优化物流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天长市扶持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暂行办法》,制定综合性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加强对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加强对物流园区、规模物流企业和寄递业要素保障,从用地、财税、融资、投资环境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扶持。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将为制造业服务的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物流集散中心集聚。引导和扶持物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合作等形式整合优化重组,培育3—5家本土现代大型物流企业。不断增强物流园区综合服务功能,引导物流园区加大投入,为制造企业提供综合仓储、中转、配送等系列物流配套服务。

推进物流项目建设。编制现代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全力推进宁淮高铁、金天仪高速公路、三条一级公路,通用机场、高邮湖运西闸升级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完善物流交通网络,为物流业发展提供立体式交通运输保障。尽快开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仓储冷链物流和永福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冷链集配中心两个亿元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化工集中区专用停车场优势,招引危化品物流企业。同时针对小微企业物流难,建议政府在东市区建设普货仓库集散中心。全面加快提升市、镇、村寄递业三级节点服务功能,实现村级站点全覆盖,促进农户、电商和快递融合发展,解决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和特色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问题。

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注重物流管理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强化监管,政策引导,鼓励物流企业在本地开票。加强职能部门协作,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作用,增强行业自律,确保物流业健康发展。争取引进1—2家国内外知名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全面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助力天长经济社会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