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调研报告

关于宁国、广德等五县市全域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18-09-14 08:59:00 浏览:2624 次
【字体大小:
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
 
近期,市政协副主席卢金堂、贾清分别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对我省的宁国、广德、明光、凤阳以及江苏盱眙全域旅游工作进行考察学习。通过实地察看和交流座谈,我们开阔了眼界。这些地区都把旅游业从边缘产业做成了主体产业、把单一平台做成了多元平台、把景点旅游拓展成为全域旅游,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将我们此次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五县市全域旅游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1.全域旅游发展成为共识。宁国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领衔的全域旅游领导组,出台了《关于全力培育旅游业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的实施意见》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编制了《宁国市全域旅游规划》。广德连续多年将全域旅游发展作为全县重点工作,出台了《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奖励扶持政策》,编制了《广德“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凤阳坚持规模化发展旅游产业,在出台各类助推全域旅游发展政策的同时,提高财政旅发资金额度,把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明光将全域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并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主要内容,选择国内顶尖的规划设计团队进行规划设计,促进旅游业长足发展。
2.以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旅游发展。宁国2017年新建11个重点文旅项目,年度投资3.19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98亿元,其中皖南“川藏线”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目录,红楼梦文化园项目编入文化旅游部产业重点项目手册。广德对久负盛名的太极洞风景名胜进行系统策划,打造了宣城市首个国家地质公园。同时,对国家级的传统村落和国家级休闲农业观光园天堂山度假山庄等项目,统筹规划、重点建设。凤阳注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00万元对狼巷迷谷、韭山洞等著名景区进行提升改造;结合城市规划改造,投资1.2亿元建设钟楼,与鼓楼相呼应,再现“晨钟暮鼓”;同时,推动小岗村5A级景区建设。明光特别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仅城市规划费就耗资5000多万元,城市建设的合理性、适用性和先进性都不输发达地区。盱眙将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生态发展、绿色富民的重中之重,坚持“大旅游”发展理念,走“城旅一体化”发展道路。
3.突出产业融合,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五县市在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上,都走出了产业融合的道路。一是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动员域区内的农民发展特色民宿,营造良好环境。二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实施对古民居、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利用,有条件地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创建旅游品牌。三是与特色小镇建设相融合,选择主业突出、区位优越的,着力打造旅游特色小镇。四是与农业观光相融合,围绕特产种植、策划旅游节庆活动等,提高游客参与度。
4.创新营销模式,注重宣传推介。盱眙以小龙虾打造了一个国内外驰名的“中国龙虾节”,是最为显著的宣传品牌,其他县市也在宣传营销上下了大功夫。各地都整合当地资源,聘请国内著名专家策划包装,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将当地的生态、文化变为全感观的体验产品。在国家级、省级和地方的媒体上进行大力宣传推介,开通专业旅游网站,发行特色纪念品,全方位宣传各地的全域旅游精品线路、景区和产品。
5.强化政府投入,发挥各方资金协调推动作用。各地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年度旅游发展基金的财政预算,加大政府资金的引导力度,不断强化在全域旅游发展方面的招商引资。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一并规划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通信、交通、公厕等公共设施档次。积极扩展投资主体,拓宽投资领域,加强融资运作,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参与旅游项目建设,促进全域旅游协调发展。
二、我市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认知度和支持度较低。目前,我市发展全域旅游的意识还不够强,没有形成全民参与、共办旅游的浓厚氛围。
2.新业态旅游项目发展滞后。缺乏大项目支撑,文化创意、户外活动、休闲度假、健康养身等项目发展相对落后,尚未形成“大旅游”一盘棋。
3.旅游公共设施硬件不“硬”。从目前实际情况看,我市城区以及公路沿线旅游标识牌不健全,游客服务中心站点少、档次低、停车场地少且管理不规范。
4.企业规模偏小,宣传力度弱。我市旅游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市场抗风险能力弱,大众化旅游项目多,特色品牌项目少。旅游宣传大多为发发宣传单的传统模式,智慧推进少,网络运用上还是空白。
三、意见和建议
1.明确产业定位,把旅游发展列入改革发展大局。统一规划布局,提高策划水平,树立“全域、生态、文化”的旅游发展新理念。
2.注重项目建设,用大项目带动天长旅游业发展。对龙岗古镇、金牛湖天才小镇等已签约项目,在抓好品质的同时,加快推进速度;对金牛湖茉莉小镇等在谈项目,要创新谈判方式,多家比照,确定最契合天长实际的投资商;对已形成一定规模的项目,如圣丰农业园等要增加其文旅发展元素,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做好“旅游+”和“+旅游”文章。
3.创优整体服务,持续营造旅游业发展良好环境。不断健全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标准化道路建设,有条件地提升村级公路连接线水平。加快旅游景区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提高其档次。
4.注重发展“联盟模式”,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加强与省、滁州市对接,争取每年围绕一个龙头项目进行重点打造。积极与周边地区旅游部门开展双边合作,共同开辟城市间的“两日游、三日游”项目,实现错位发展、资源共享。主动参与行业联盟,通过主动申办年会、旅游峰会、推介会等活动,提高天长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