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然而,随着我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互攀比、炫富摆阔、盲目跟风等现象逐步出现并越演越烈。这些陈规陋习与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极不匹配。主要表现在:
(一)婚事彩礼负担沉重。目前,我市农村青年结婚讲排场、重攀比,比房子、比车子、比彩礼、比阔气。青年男女订婚除了男方要有新建或购买新房外,还要给女方一笔彩礼,少则三五万,多则十几万,彩礼大、房子阔、车子好、酒席多就觉得有面子,掏空了不少家庭多年的积蓄。
(二)丧事环节过于繁杂。办丧事听信风
(三)人情宴名目繁多。人情消费愈演愈烈,涉及面广。红白喜事、生日、满月、贺寿、乔迁、升学、参军等名目繁多,普通家庭平均每年要送出礼金3万元,少的不低于5000元。有条件的讲排场,没条件的也要撑门面,真是应验了那句老话:“人情大似债,头顶锅来卖”。
(四)赌博风依然存在。打“元子”、推“果子九”、玩“转蛋”在农村较为盛行,数额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特别是春节期间,有的打工人“辛辛苦苦忙一年,春节赌光血汗钱”。当前更是发展到网络赌博,微信赌博,名目繁多。群众深恶痛绝,社会反映强烈。
(五)封建迷信根深蒂固。逢年过节,升迁嫁娶,动土建房、开业庆典必定请风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风气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虽然来去无形、无色无味,却关乎人心善恶、世风好坏、事业成败。为此建议:
一、强化宣传,营造移风易俗浓厚氛围。利用广播、电视、微信、村务公开栏、村民会议等渠道,广泛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远离赌博、遵德守礼的新理念。印一份倡议书,编一本手册,组建一支宣讲团,创作一台节目,引导人们摒弃陋习,崇尚节俭。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让文明新风吹入民心。开展舆论监督,对赌博、大操大办、相互攀比、铺张浪费、沉迷网络、斗酒贪杯等陋习进行个案曝光,同时在镇村公开栏设置文明乡风表扬榜,正面点赞文明新风的人和事,让身边人影响身边人。在“第一届移风易俗原创作品大赛”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在全市各村进行巡演。经常性地开展“送戏下乡”、“书画下乡”、“科技下乡”等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疏通末梢神经,打通最后一公里。
二、乡规民约,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市文明办牵头,建立由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关于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实施方案》,镇街配备专职人员,确保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镇村成立新乡贤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由当地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组成,制定适合本地习俗的乡规民约,做到“一村一策”,明确可办理的红白喜事范畴、程序、办席规模和标准、人情分子等,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民政部门加大殡改优惠力度,取缔二次棺葬,实施奖补办法,切实减轻农民殡葬负担。推进乡规民约落到实处,依托大户效应,说服较为富裕、较高威望的农户带头执行乡规民约,防止乡规民约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建议借鉴河北省河间市的做法,对崇尚文明新观念,敢于打破世俗的年轻人,给予精神褒奖。将移风易俗工作列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纳入镇村年度考核,使乡规民约成为群众办理婚丧嫁娶事宜的“硬杠杠”。
三、示范引领,树立文明乡风好榜样。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带领党员群众学习新知识,更新思想观念,用科学文化武装头脑,大力宣传文明节俭生活新理念。发挥党员干部引领作用,上行之下效之,出台党员干部办理婚丧事宜的相关具体规定,签订《承诺书》,严格落实报备制度,用制度给党员干部带上“紧箍咒”。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将“五好家庭”和“五星文明户”的评比作为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重头戏,放大微小感动,再现凡人善举,培育一批道德先进典型,形成崇尚先进、尊重模范、弘扬典型的文明风尚。发挥孝亲文化节的影响力,向镇村辐射延伸,弘扬孝道,感恩父母,孝老爱亲,使其颐养天年;引导人们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创业兴家,贤孝传家。发挥全国文明村—杨村镇光华村的示范引领作用,总结好经验,推进移风易俗,以点带面,全面推开。
四、多管齐下,刹住乡村迷信赌博风。组织开展喜闻乐见的民间娱乐活动,引领农民健康向上,让农村文化阵地建起来,活起来,让村民参与进来,不断丰富农民精神家园。坚持问题导向,常态化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和活动,提升农民综合素质。金融机构主动培育理财产业,推出多种理财产品,帮助农民找到正当的理财渠道,让农民投资有方,理财有道。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农村不良风气,重点整治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突出问题,打击赌博行为,震慑不良风气,倡导文明新风。
五、久久为功,打好移风易俗“持久战”。移山易,移俗难。陈规旧俗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够铲除的,需要一个潜移默化长期的过程。无论是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人”,还是建好典型示范“样板点”,无论是让约束刚性十足,还是以引导春风化雨,都需要锲而不舍打好“持久战”的耐力。我们坚信,在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新征程中,天长移风易俗必将深入人心,天长文明之风必将润泽千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