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会议专栏 > 全体会议

保运转 保信誉 保火种

——立足企业帮扶,提振发展信心

发布时间:2016-03-02 16:54:46 浏览:1995 次
【字体大小:
市政协委员 郭建军
 
去年年初以来,受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结构性调整阵痛加剧的多重因素影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也面临严峻考验,特别是进入第四季度表现更为突出。许多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一些企业甚至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倒闭,整个实体经济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与发展难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企业困难多重化,表现为:开工不足、生产乏力、订单减少,尤其出口订单严重缩水,玩具行业下降最大,部分企业降幅高达50%以上,同时受人民币升值、订货商订金不足等影响,一些企业“有单不敢接”;劳动力、原材料以及物流运输等经营成本普遍上涨,最高涨幅达20%,企业为保市场、保客户不得不微利或保本经营;费用负担过重,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前置条件太多,譬如评估、鉴定、勘验等,大部分需委托中介组织实施,但中介组织收费名目繁多,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以新开工企业为例,从立项到建成就有10多种评估、检测,费用高达总投资的1%。
二是企业融资高利贷化,表现为:融资贵,目前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大都比基准利率上浮20%甚至以上;融资难,当前银行为消化不良贷款不轻易放贷,企业只能以更高利率从民间融资,这样一些企业陷入高息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垂而不死、风险后移,债务危机随时爆发,效益较好的一些联保企业也因担保限入困境;企业信用危机一时很难改变,目前已出现少数企业法人“跑路”现象,导致银行调低行业和企业信用等级,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畅,生产经营面临严重困难。
三是企业服务环境复杂化,表现为:部门服务还不到位,一些职能部门重收费、轻服务,对企业扶持帮助少、具体措施少、落实政策少;办事“教条化”倾向严重,企业来办事,只是简单的将有关情况告之,即使企业千方百计准备齐全相关材料,部门审批时间仍存在很大弹性,这让企业感到现在到政府部门办事难了、繁了、也慢了。
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企业提振发展信心,打赢“保运转、保信誉、保火种”这场硬仗,需要各方齐心协力、统筹谋划。为此,我们建议:
一、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加大软环境整治力度。建议由市作风办牵头,着力解决“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切实提高部门办事效率。实行各职能部门入企检查登记制度,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特别是在安全培训、节能监管、保险缴纳等方面尽可能简化程序、方便企业。帮助企业减轻负担。要对现有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经营服务性收费等进行全面清理,确需收取的费用,应依照政策、结合实际,制定相对合理的收费标准,监察和物价部门要加强监督。建立政企定期对话机制。借助“天长企业帮扶中心”平台,建立涉企部门与企业定期对话机制,进一步拓宽政企信息互动渠道。
二、突出改革创新,逐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可尝试设立企业信用担保基金,通过财政资金、会员企业风险金、社会入股等方式,积极吸纳各种资本,完善担保机构运作办法,提高担保公司支持企业融资的能力。同时,进一步简化抵押担保手续,降低抵押评估费用,减少抵押贷款成本。丰富信贷品种,完善信贷管理机制。鼓励和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的特点和现实需要,设置合适的信贷产品,如出口退税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等,不断扩大授权额度、简化审批程序。积极尝试新的融资方式。大力发展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担保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社区银行以及小微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鼓励帮助企业开展互助活动,对信贷资金进行联保、互保、互借,推动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坚决杜绝逃废银行债务和挪用贷款等失信行为的发生,切实提高企业信用等级。
三、加大督查力度,落实兑现各级扶持政策。近年来,中央、省、滁州市为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我市去年也结合天长实际制订了“工业发展30条”和“金融支持18条”的政策措施。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各级扶持政策,高度关注、积极扶持企业发展,切实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诸多困难。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针对多数企业对政策吃不透、拿不准、用不上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一步加大对扶助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使企业能够做到熟悉掌握和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加大扶持政策督查力度。市纪委和作风办要重点督查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等现象,依法助推全市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抢抓发展机遇,支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结构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加速去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加速投资产能供给不足的行业。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要抢抓机遇,积极引导支持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鼓励企业积极开拓新市场。在外需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出口转内销”工作,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帮助企业解决“定位关、产品关、服务关、销售关”等问题,帮助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树立品牌、拓宽销路。加快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条。引导大企业发挥好行业“龙头”作用,加快建设以产业链为纽带、以园区为平台、以配套生产和业务分包为手段的特色产业集群,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加强中小企业整合。当前经济形势对我市部分重点行业虽有一定影响,但产品需求依然存在。如果相关企业能通过相互合作、形成规模效应,就能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建议由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协调行业商会,建立共商发展机制,积小成多、捆绑经营、抱团取暖,确保全市中小企业运营平稳、发展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