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会议专栏 > 全体会议

完善城市配套功能 打造宜居宜业福地

发布时间:2016-03-02 16:53:03 浏览:1914 次
【字体大小:
 
市政协常委 程  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市容市貌得到显著改观,市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但城市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因停车场缺少,带来的停车难问题;专业市场缺少,带来的马路市场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我市城市配套功能尚不完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配套设施规划编制滞后。虽然完成了2014—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但相关专项规划编制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速度。如道路建设缺乏交通设计,大型商场、学校、住宅小区建设没有交通规划。市区商业网点有规划,但未按规划建设。重复建设严重,致使一些商业综合体经营难以为继,引发系列问题的产生。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均。道路建设上,老城区依然存在许多断头路,如天佳、平安、万寿北路等。绿地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沿河和新城区,老城区和城东区量少且功能不健全,社区公园、街旁广场绿地,形式单调、设施缺乏、使用率低。天然气推广上,布局不均衡,老城区覆盖面较小,现行管道为枝状布局,没有形成环形管网,供气安全能力缺乏保障。
三是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不足。市区学校服务半径过大,教育资源匮乏。目前,城区在校学生32800人,校舍3.1万,校区远远达不到省均建筑面积标准。旅游投资项目偏少,品位高、上规模的旅游产品开发滞后。文化设施落后,缺少等级文化馆,文化艺术中心筹建缓慢。货运市场、农贸市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建设滞后。公交场站不多,部分公交车急需淘汰更新。
四是综合管理整治力度不够。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私家车非法营运现象屡禁不止。部分老城区、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存在卫生死角,脏乱差现象尚未彻底解决。老旧小区电力设施管理职责不清,资产权属不明,常出现因设备故障导致大范围停电现象,业主投诉较多。市区污水管网雨污混接、混流现象仍然存在。
当前我市正在积极建设“三个天长”、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福地。为此,我们建议:
一、统筹兼顾,强化配套设施规划引导。加强配套设施规划建管。建议市规划委员会、土地管理委员会将商务、体育、文化、旅游、通信等部门列为成员单位,在土地出让、项目建设集体讨论时,充分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增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配套设施专业规划编制。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要加快商业网点、专业市场、交通、通信、体育、旅游、水电气等专业规划的编制,已编制的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未编制的要加快编制进度。在项目规划建设中,要严格按有关专业规划进行审批和实施,切实做到用规划引领项目,避免重复建设。
二、协调推进,加大市政基础设施投入。注重各类管线的配套。加快管道天然气引进工程的实施,结合老城区改造、断头路打通,同步实施天然气管网铺设,推进老城区供气进度。加快对釜山水库、时湾水库作为备用水源地可行性的论证。结合老城改造实施老城区排水改造,提高污水处理率,适时规划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注重省道城乡道路的建设。加快S312省道建设,疏散过境车辆,缓解东西向交通压力。加大建设力度,逐步打通老城区断头路。进一步健全并科学设置市区交通信号标志标线。注重市区公园绿地的发展。要严格按照修编的绿地系统规划实施绿地建设,加快建设二凤渠、合群渠绿廊和东城区社区体育公园,启动老旧城区西门河等臭水河塘治理。
三、突出重点,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筹建专业市场。要合理规划,选择适当地段和位置,为发展大型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农机市场等专业市场留足空间。要按照“长远考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出”的思路,集中力量发展几个具有地方特色、影响力大、专业性强的大型批发市场。配套建设文体场馆。建议尽快启动市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在人口密集区建设城市书吧;将情人桥下的“千秋大舞台”迁至茉莉花广场;继续推进白塔河沿市区段休闲旅游观光项目建设;加大学校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力度,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加快发展公共交通。制定财政补贴城市公交实施办法,明确补贴范围和标准,对公交运营亏损、车辆更新与购置、公交设施建设、政策性乘车优惠以及公交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和扶持。同时,将城市公交补贴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定期、足额发放到位。
四、创新理念,严格配套设施管理使用。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要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运作,适时建立数字化城管模式,利用市场化运作,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强化宣传注重引导。充分利用电视、报刊、标语和社区文艺活动等形式,大力宣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宣传市民卫生文明公约,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教育引导市民增强公德意识、文明意识。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关注群众投诉,对一些有悖于环境卫生、社会公德的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和揭露,引导市民参与管理。开展市区综合整治。要建立市区规划、建设、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合力。在做好日常管理的同时,建议由市政府牵头,组织规建、城管、公安、市场监管、商务、卫生等部门集中开展几次综合整治活动,切实解决城市管理以及配套设施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设人杰地灵美好天长,打造宜居宜业千秋福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