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 毛文章
全省县域经济考核,天长再次荣登先进县行列,成为唯一连续十多年十强县市,“天长何以持久”引起全省广泛关注。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市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然而,2013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形势影响,广东、浙江、江苏等多数省市中小企业停产、半停产现象日趋严重,不少企业濒临倒闭或破产。这一大环境,使得具有较强配套生产能力的天长中小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多向传导,一些大中型企业转嫁经营压力,压低产品采购价格,延长应付款支付时间;银行加大了融资审核力度,民间资本急于回笼,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二是人口红利消退,用工成本高涨,原材料价格、运输费用不断攀升,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三是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贸易订单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转移趋势明显。四是经济转型升级“倒逼”淘汰落后产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凸显。我市分布较广的电缆和遥控器生产企业,产品低端化、同质化严重,只能保本微利经营,影响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
为推动我市中小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化危机为转机,我们建议:
一、疏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双渠道”,帮助中小企业渡困解难
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脉,直接关系企业的兴衰存亡。去年以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持续得到中央领导重视和关注。11月下旬,国务院决定施展组合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今年2月,央行再次决定实施降准0.5个百分点,并增加对“三农”、“小微”等薄弱领域信贷投放力度。针对这一宏观形势,市委、市政府要顺势而为,全力协调,会同金融机构共同发力,为中小企业“把脉输血”。
不断发展民营中小金融机构。金融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我市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积极探索设立机制更为灵活的民营中小银行。落实好各级政府扶持发展县域投融资担保机构的政策措施,支持经营业绩较好的小贷公司增资扩股,组建村镇银行;通过政府注资、民间投资等方式持续扩大天振担保公司资金规模,提高担保能力。
激发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动力。金融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将评价结果与财政性资金存放挂钩。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完善内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合理的尽职免责机制,提高中小企业信贷营销人员工作积极性。
完善银企沟通合作平台建设。指导中小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增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构建银企稳定的信用合作关系。提高全市企业土地、房产的评估值,增强企业融资能力。提高企业对动产抵押、商标权、专利权质押等融资方式的认知度,畅通“绿色通道”,激活企业“休眠”资产。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发展“互惠贷”融资产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抵押物不足问题。不断推动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引进或创设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新兴金融机构,鼓励企业开展股权投资,进行兼并重组。
二、大力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引领中小企业“脱胎换骨”
金融危机必然加速各行业的优胜劣汰,企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探寻发展出路,推动中小企业苦练内功、“脱胎换骨”,实现向科技型转变。
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6+1”政策文件,明确在研发设备购置、国家重点新产品和项目、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建设等方面给予奖补。经估算,如果争取到位,每年可为我市中小企业落实数千万研发资金。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制定指导意见,引导中小企业按照新的税收财务制度进行研发费用单独列账,最大限度提高我市中小企业科技政策兑现率。
完善科技投入机制。目前我市在认定高企、高新技术产品、建立研发机构、申请专利等方面的财政奖励资金,低于周边兄弟县市和滁州经济开发区。建议逐年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发挥财政投入“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引导中小企业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同时,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引进风险投资基金,跟进投资有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完善人才集聚机制。将市工业学校作为引进科技人才的集聚地,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科研人员在研究、教学的同时,参与企业科技创新。同时通过天康院士工作站、蓝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以科技项目为纽带,引进、集聚一批高端人才。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设立专项资金,有针对性邀请知名学者和权威专家,“一对一”开展企业技术创新诊断服务,对症下药解决技术创新难题。
三、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促进中小企业裂变成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九大发展新常态,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将更加凸显。针对这一新常态,如何推动天长持久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进一步加强领导、进一步更新观念,使全市各级领导从“躲企”、“避企”的误区中走出来,切实做到“亲企”、“爱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从而促进全市中小企业不断裂变成长。
完善帮扶机制。成立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好国家、省出台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协调争取各类涉企项目资金。建立经济主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向企业发布最新产业政策信息。对涉企商会、协会给予一定资助,鼓励他们发挥好联系、协调、服务作用。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扶持一批处于成长拐点和年销售收入2000-5000万元、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引领全市中小企业提档升级。
强化要素支撑。国土部门要统筹考虑中小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以亩均税收为参考,合理分配用地指标。人社部门要解决好社保转移接续、劳动权益保障等实际问题,吸引外来务工人员。教育部门要增设面向中小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培训课程,打造天长企业技术主管“黄埔军校”。供电部门要保障企业合理用电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节能方案。发改、交通部门要积极谋划实施白塔河航道疏浚工程,加快发展低成本、通江达海的水上物流网络。
优化发展环境。建议由市纠风办牵头,建立违规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和中小企业评议部门执法工作制度。市场监管局要加大对全市经济秩序的整顿,打击假冒伪劣等有碍市场公平竞争的不当行为。司法部门要成立中小企业法律服务、特困企业法律援助中心,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