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会议专栏 > 全体会议

建好“菜园子” 稳定“菜篮子”

发布时间:2016-03-02 16:36:00 浏览:1782 次
【字体大小:
市政协常委   姜  群
 
“对物价上涨担心、对食品安全忧心”这是群众最关心的两件事,也是和“菜篮子”建设密切相关的两件事。菜篮子虽小,意义却很大。它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是名副其实的民生晴雨表。近几年,我市“菜篮子”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蔬菜生产园区化、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模式逐步显现,市场供应日益丰富。但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群众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菜篮子”建设尤其是蔬菜生产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产销结构性矛盾突出、季节性短缺严重、菜价总体偏高、市民意见较大。具体表现为:
1、自给率严重不足。据农委统计2007、2008年我市蔬菜自给率为15%左右,最近几年虽加大了建设力度,但每年3—8月份自给率也仅为30%,其他月份自给率不到20%。市场供应的蔬菜基本靠外运采购,对外依懒性较强,价格上涨较快,质量安全、新鲜程度得不到保障。
2、“菜篮子”越拎越沉。近三年蔬菜价格上涨过快,春节期间尤为突出。以主城区为例,2012年春节,蔬菜价格环比涨幅在30%以上;涨幅较大的为黄瓜、青椒、西红柿,价格分别达7.96元/公斤、9.16元/公斤、5.56元/公斤;2013、2014两年,春季期间蔬菜价格同比增长均在15%以上。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并未有同比例的增加,群众抱怨“菜篮子”越拎越沉。
3、“菜园子”越来越小。虽然各镇(街)都有一定面积的蔬菜基地,但随着城镇框架拉大,原有成片蔬菜地被占用,现存面积越来越小。天长街道过去有2千多亩菜地,而现在仅约400亩。虽然农民户户种蔬菜,但户均种植少,蔬菜专业村不多,专业大户更少;商品蔬菜份额较低,就连原本自产自销的城镇周边居民也转为购买为主,供需矛盾突出。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蔬菜种植基础投入多、风险大,每亩投入达3000元,设施蔬菜投入更大。种粮有粮补,种树免五年租金,而种菜只是一次性亩补200元,“种菜不如卖菜、卖菜不如贩菜”这一说法在菜农中广为流传。虽然,我市2012年出台了72号文件对蔬菜生产进行扶持,但力度不够,仅是针对百亩钢架、20亩以上的日光温室和连栋蔬菜大棚给予一定补助,成效不明显。
5、“菜篮子”安全让人担忧。近几年,食品安全监管虽然不断加强,但蔬菜农药超标、“健美猪”肉、水产品遭化学添加剂浸泡等事件仍屡禁不止,并呈上升趋势。同时,由于全市尚未建立农副产品检测便民中心和社会公开机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群众对“菜篮子”安全的担忧。
“菜篮子”工程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先导工程,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稳定工程。“保供应、保安全、保物价”是当前政府所面临的重要使命,“买得起菜、放心买菜”则是群众对政府的殷切期盼。为此,我们建议:
一、政府重视要落实。要建立“政府引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市长、镇长领导工作机制,将“菜篮子”工程建设纳入相关部门和相关镇街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将保障性菜地规划、蔬菜基地保护、市场供给、产品安全、农产品检测发布、群众的满意度作为主要考核目标,确保“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实效,群众分享实惠。
二、资金扶持要落实。可借鉴和县经验,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设立蔬菜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资金节余滚存),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主要用于基地建设、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广、品牌培育等。对新增的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钢架大棚蔬菜生产基地,连续3年每年每亩奖补1000元;对集中连片规模100亩以上的竹架大棚、小拱棚及露地蔬菜,当年每亩奖补300元;对当年新建二代新棚体从事立体高效蔬菜瓜果种植的,每亩新棚奖补1万元。各镇(街)每年也要拿出10-20万元配套资金,专项用于发展蔬菜生产。
三、销售体系要落实。市农委及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培育营销组织,发展蔬菜合作组织,指导成立菜篮子协会,安排并协调生产者有计划地生产,尽量做到市场不过剩、不短缺、价格稳定,做到民办、民营、民管、民受益。要引进和培育有实力的业主,建设一定规模的配送中心,基本达到调节城区蔬菜市场供给淡旺季矛盾。同时要抓好蔬菜市场建设,改造现有批发市场,建立大中型农贸市场蔬菜销售专区。
四、科技支撑要落实。要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鼓励企业和大户承包流转土地投入蔬菜生产。要加大新品种引进力度,适度发展设施蔬菜,尽力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调节淡旺季矛盾。重点建立2-3个集约化育苗中心,提供良种良苗。要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的要求,推动蔬菜生产由规模向高效、由低端向高端、由露地向设施转变,提高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水平。
五、安全监管要落实。市农委、市场监管、商务、卫生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加强监管。在农残检测、经费安排、生产监管、市场准入等方面,切实履行职责,切实负起责任。要鼓励推进标准化生产,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控制激素使用。加强农副产品生产、流通等全程检测,尤其是要加大对外运蔬菜检测力度,明确检测的工作程序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执法查处,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菜”。相关部门应及时向群众公布主要农产品、大宗蔬菜检测结果,引导群众安全消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