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常委 程 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依法治市工作,全面推进“六五普法”向纵深发展,法治创建亮点纷呈、法律服务不断优化、法治观念逐步增强、执法能力稳步提升,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均走在全省前列,连续17年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平安县市”。但目前依法治市现状与依法治国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少数领导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不习惯运用法治思维研究问题、处理事情,依法治市理念存在偏差。一些部门还没有真正把依法治市摆上重要位置,认为法治工作不是硬任务、没有硬指标,重经济轻法治,官本位思想严重,依然存在漠视群众利益、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
二是依法治理不够深入。一些执法部门不作为、乱作为,执法随意性大、公信力不高;有的执法人员甚至滥用职权,执法犯法。依法治市力度不够,导致盗窃、交通违法、安全生产等案件和事故高发、频发。去年,公安机关仅刑事案件就立1489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95名,移送审查起诉198人。发生安全生产事故93起,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呈“上升”态势。
三是法治环境不够宽松。办事不依法、遇事不找法、解决问题不用法、化解矛盾不靠法,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尚未形成。2014年,市人民法院共受理涉诉信访案件160多件;信访局接访2000多人次,其中被国家登记的进京非访有6批9人次。信访数量居高不下,老帐未消,新帐又添,“工闹、医闹、房闹”、堵路、封门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监督考核不够严格。虽然依法治市已列入年度目标考核,但分值占比较低,不足以引起部门的高度重视;加之经费保障不到位,致使工作上普遍存在上热下冷、突击应付、敷衍了事等现象。有的甚至把依法治市工作视为司法局的业务工作,单纯应付考核。
当前,我市正处在“三个天长”建设的关键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建设法治天长,是贯彻落实“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方面,更是实现“经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人民幸福安康”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一要统筹推动。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分工负责、协调互动、合力推进,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依法治市工作协调机制。尽快制定“依法治市”规划和“法治天长”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分解落实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及相关部门和单位、人民团体的工作任务和责任,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二要示范带动。各级领导干部,全体公职人员,尤其是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一把手”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带头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武器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真正落实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
2、突出工作重点,大胆创新突破。一是坚持依法行政。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两集中、两到位”,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行政审批项目动态管理机制。整合执法主体,推进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能,切实解决多头执法、胡乱执法等问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二是推进司法公正。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执法办案质量和效果。着力推进“阳光司法”,加大司法公开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公开的方式和途径。广泛实行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联络制度,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三是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政主导的群众权益维护机制,发挥“群众诉求110”信访平台作用,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机制,强化安全生产联合检查和监管;全面加强重点对象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加快社区矫正中心建设。突出对道路交通、食品卫生、占道经营、企业欠薪、农村治安、违章建筑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依法治理。
3、加强普法宣传,推动学法用法。一是提高普法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扎实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坚持把领导干部、公务人员、青少年、企业管理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作为普法重点对象,注重宪法以及与广大市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积极打造“百花齐放”的普法品牌。二是培育公职人员职权法定观念。着眼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能力,践行职权法定理念,加大对公职人员的普法力度。积极推行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考核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主动性。三是广泛宣传权利义务统一观念。结合“法律六进”、国家宪法日等活动,既让广大职工、村居民、青少年了解依法享有的法定权利,也让他们了解依法必须履行的义务。特别是在征地拆迁、婚姻家庭、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中,要积极创新宣传形式,生动活泼地展示法律权利义务知识,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和谐提供有益帮助。四是大力营造法治建设氛围。要广泛通过媒体、横幅、社区宣传栏、公益广告以及“法在身边”专题等载体,宣传法治理念,营造法治环境,让各界群众了解法治进程,支持法治建设。
4、完善工作措施,加大保障投入。一是强化目标考核。要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将依法治市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目标绩效考核内容。要及时总结依法治市工作经验,宣传先进典型,让依法治市工作扎根到一线,渗透到各方面,真正实现全覆盖。二是加大保障投入。要把法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推动依法治市扎实开展。要整合各方资源,落实专项经费,确保依法治市工作推进有力、抓出成效。三是强化队伍建设。不断充实行政执法队伍,切实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全面实行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清理不具备执法资格人员,规范执法主体资格;严肃打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执法司法的公平公正,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