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
一、基本情况
2014年,我市共组织实施30项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截至9月,有6个大项及5个子项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余下项目任务完成的情况均超过了序时进度。
1、强化资金保障,助推工程建设。2014年,各级财政计划投入我市民生工程资金共计6.41亿元,需我市配套资金1.95亿元,现已全部落实到位。建立民生工程资金拨付“绿色通道”,按工程需要及时拨付资金,对上级暂未到位的项目资金,实行本级财政先行垫付,确保民生工程资金需要。如,今年先行完成发放的贫困残疾人救助以及计划生育特别扶助等项目,市财政都预垫了上级未到位资金。
2、加强基础管理,提升工作效能。对民生工程实行分类管理的同时,协调各牵头部门进一步规范项目实施。对发放或补助到个人的项目,采取群众评议、三榜公示等做法,确保做到公平公正。对保险类项目,简化操作办法,缩短补偿流程,提高补偿待遇和水平。对工程建设类项目,严格执行“六制”管理模式,加强质量管理,加快工程进度,努力建设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
3、注重政策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制订2014年宣传工作方案,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的宣传工作机制。通过“天长民生工程信息网”和“民生工程在天长”官方微博,实现了民生信息及时更新、实时发布;将《致全市人民的民生工程政策公开信》张贴于人员集聚的显要位置;在天长人民广播电台、天长电视台开辟“民生工程政策100问”专栏,以有奖问答的互动方式进行民生工程政策宣传,形成了多层次、广角度、全覆盖的宣传格局,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民生工程的知晓度、满意度和支持度。
二、存在问题
1、项目规划不科学。部分民生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太超前且建后发挥作用不大。如部分镇敬老院建设高标准、高要求,但入住老年人很少,大部分床位常年空置。部分项目资金量少,但建设点多,建设单位积极性不高。如村卫生室建设,每室只有5万元的项目资金,建设资金相对不足。
2、建后管养不到位。部分民生工程项目建成后,后续资金投入不足,人员得不到落实,项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质量较高,真正投入使用比例不高;部分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也存在使用率偏低的问题。
3、督查机制不完善。部分镇工作机制没有建立,协调配合不够主动,责任心还有待加强,存在推诿扯皮现象。部门之间联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职责还需进一步明确。
三、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提高民生工程规划的科学性。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功效。重点解决居民养老保险、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医保等重大民生问题。民生工程项目实施前,要根据实际需要确立建设标准,不超标准建设,不搞形象工程,确保项目建成后物尽其用。注重长远,保证规划的前瞻性,把规划做细、做实,确保群众长期受益。
2、进一步完善民生工程后续管养机制。把民生工程的管养与民生工程的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进一步建立健全管养工作制度,明确管养责任主体,落实管养经费和人员。对于纯公益性、无收入来源的项目,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确保正常运行经费需要;对于可创收的工程项目,引导其积极创收,逐步提高其自我供给能力;对于可企业化运作的项目,将社会化管理、公司化运作作为后期使用管理的主要方式,鼓励民生工程项目做实、做强。
3、进一步健全民生工程督查考核机制。健全民生工程横向、纵向和内部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紧密配合、相互支持的整体工作合力。加大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的督查和暗访力度,及时了解每项工程、每个阶段、每一步骤的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到位。建立市、镇(街道)、村(社区)民生工程义务监督人员库,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民生工程监督工作,集中民情、听取民意、发挥民智,提高群众对民生工程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