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为全面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7月底,市政协召开了专题常委会议,听取市政府《关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通报》和市人行《关于我市金融形势分析的通报》,常委们结合两个通报反映的情况,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会后,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分赴市几个大中型企业和部分小微企业,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听取企业负责同志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意见和看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挑战,狠抓措施落实,全市经济社会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1、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2亿元,同比增长10.5%。工业增幅有所回升,规模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72亿元,同比增长12.9%;农业发展稳步前行,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3.4亿元,同比增长3.6%;服务业总量不断提升,累计完成增加值24.7亿元,同比增长7.3%,占GDP比重达21.6%。
2、三大需求稳步增长。上半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09.2亿元,同比增长17.3%,累计施工项目468个;对外贸易增长稳定,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亿美元,其中出口2.03亿美元,下降21%;消费运行稳定,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6亿元,增长13%。
3、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上半年,企业创新步伐加快,全市大中型企业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7亿元,同比增长16%。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投资27.5亿元,增长25.2%。工业结构优化加快,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15.9亿元,增长1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6.8亿元,增长17.8%,增幅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增幅0.6个、4.9个百分点。
4、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城镇在岗职工工资增长13.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3.8%,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4%,物价总体保持稳定。组织实施的30项民生工程,实际拨付资金4.5亿元。金融存贷款持续增加,各项存款余额194.1亿元,比同期多增3.7亿元;贷款余额147.1亿元,比同期多增0.8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从上半年相关数据看,尽管目前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但下行压力明显。一是GDP增速回落明显。上半年,GDP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二是主要产业增速趋缓。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2.9%,比去年同期下降3.9个百分点,并呈逐月走低态势。三是部分先行指标走势疲软。上半年,工业用电量仅增长5.3%,比上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本级经济发展慢于全滁州市,上半年,市本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低于全市9个百分点,占全市的比重下降到1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0.03%,低于全市2.97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2.9%,低于全市8.6个百分点。
2、出口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虽然今年上半年我市外贸进出口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出口同比下降30%,下半年出口形势仍不明朗。欧美等国家的经济复苏有限,市场保护行为抬头,新型经济体国家加快发展步履维艰,外需市场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扩大,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我市外贸企业应对风险的难度加大,再加上我市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品为主,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竞争力不强,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仅增长3.2%,同比回落4.5个百分点。从调查情况看,目前企业出口订单呈现较为明显的短单化、小单化的趋势,企业接单以三个月以内短期订单为主的比重达60%以上,部分订单和产业开始向东南亚地区和国内中西部地区转移。
3、实体经济经营困难。面对着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攀升和产成品价格持续下跌等多重压力,企业经营仍然较为困难。上半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累计为98.2%,已连续9个月下降,此外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明显,产销率下降,开工率不足。与产品价格下降相反,企业经营成本却高企,原材料购进价格比出厂价格高0.3个百分点,规上企业平均报酬同比增长9.6%,三项费用增幅高于主营收入的增幅近4.3个百分点。受上述因素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规上企业应缴增值税6.88亿元,同比下降3.23%,比去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另外,部分行业效益下降明显,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额9.99亿元,下降9.8%,下降幅度较为明显,同期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35.9%。
4、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受经济下行的大势影响,我市从事实体经济的中小微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银行惜贷紧缩,民间资本急聚回笼,政府财政谨慎严控,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更加突现。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缺少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到期或即将到期的借款无资金着落。目前,我市企业大多采用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或担保联保方式贷款,几乎所有企业只要是能被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无一不用于了抵押;采取联保贷款方式的,由于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倒闭,不仅给银行带来影响也给联保的企业带来巨大压力。一些银行在企业偿还贷款后,不再续贷,压缩规模,不少企业缺乏间隙资金。一些企业感觉没有得到政府的阳光雨露,企业界普遍心寒意冷。
5、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行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力量分散,电子行业产品低端化严重,电缆行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尚未形成现代意义的产业集群。相当部分产品供过于求,很多企业是保本或微利经营,有少数企业粗制滥造、挂牌生产,压低销售价格,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加剧了行业内的无序竞争。仪表电缆产品主要集中在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船用电缆等方面,在220kV以上超高压电力电缆及海底电缆、核电站等高端领域或行业比重小,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
6、财政增收阻力不小。全市财政收入形势不容乐观。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4亿元,同比下降11.6%,其中非税收入下降27.2%。从全年走势看,下半年全市财政收入很难有大的改观。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策性减收、房地产业不景气、免抵调指标调节余地有限等多种因素影响,预计完成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目标难度较大。与此同时,财政支出增长却不断加快且刚性趋强,如民生保障、教育科技支出、城市建设等众多重点工作都需要大量财力保障。因此,全市年度财政收支矛盾会更为突出。
三、意见和建议
1、落实主体责任,全力以赴保增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责任,特别是集中精力抓好工业经济。在当前要重新树立“工业强市”战略,及时研究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主攻重点难点,稳增长首先要稳工业,要尽快研究出台涉及稳工业、扩投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已出台的相关政策要狠抓“落地”。要认真落实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严格规范各类收费行为,积极开展清费减负专项治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加快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最大限度地释放市场和企业的活力。要以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整治“为官不为”行为,制定出台的政策要公开、透明,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做到本土企业与招商引资企业同等对待。
2、扩大有效投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继续强化招商选资,突出招大引强选优,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等项目,切实提升引资质量和水平。二是加快项目推进,已签约的要优化服务,提高审批效率,使之及早获批;已批复的要加大要素保障,提高开工率;在建的要加大推进力度,争取早日完工、尽快投产。三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技改扩产、“机器换人”等投入方式,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用足用好城镇土地使用税调整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土地、电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向产出高、效益好的企业配置,全面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3、实施创新驱动,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一是努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组建技术中心和研究院,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抵扣和所得税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品牌培育和专利申报,提高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由单纯加工制造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产业链高端延伸,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提升平台载体能级水平,加快推动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二次开发”,加强园区的整合提升,着力打造一批创业创新中心和新经济园,进一步夯实科技创新基础。三是强化人才要素支撑,加强高级人才的引进,建议政府对企业引进的高级人才给予一定优惠政策,使得企业能够招得起、留得住有用之才。
4、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一是坚持把扩出口作为重要发展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境内外各类展会,努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要细化落实各项外贸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提高覆盖面和渗透率,提升中小企业接单的自信度。二是千方百计扩渠道、拓领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努力增加出口产品销售渠道,要结合天长的产业优势,规划建设天长电子商务产业园,谋划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及信息平台,推动电商与专业市场的有机融合,鼓励实体企业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5、切实履行责任,确保企业运行稳定。面临错综复杂的态势,政府必须责无旁贷为实体经济提振信心、解决问题。试想一下,如果全市的中小微企业纷纷关停歇业、破产倒闭,那么县级财政收入哪里来?虽然当前一些企业倒闭,政府、银行、社会对企业信心不足,但作为政府应加强调研,不能一刀切或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要等到企业不行了,再去想办法盘活它,因为企业一旦失信,不仅银行贷款受影响,客户也会受到影响,这将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这种情况,就更需要我们的领导同志有一种为企业担当的精神,不要急于追诉企业,急于追诉不仅对企业不利更对整个环境不利。企业经营状况好转,自然会偿还责任款,那时再追诉也不迟。
6、拓宽融资渠道,化解企业融资瓶颈。建议整合企业家俱乐部,建设互助担保基金,可采取企业筹一点、财政支持一点、金融部门扩大一点的方式,对经营状态良好的企业,给予短期支持,提供间隙性资金需求,用好用活基金,缓解企业危机。要结合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引导民间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以及三农、小微企业,斩断“高利贷”这只黑手。要针对央行提出的“在小微企业实体经济目前偿还贷款有难时,可以适当延长还款期限,而不是视为不良逾期”的要求,鼓励自主性较强的银行,将企业一年期贷款适当延长至2年以上,划分扶持等级,加大对授信度高的企业支持力度。对扶持地方经济贡献大的商业银行,政府要加大财政性资金存入比例,确保合理的存贷比。
7、抓好本级经济,确保财政稳定增长。要重点推动亩均税收高、排放低的优质项目的引进、培育和发展,逐步摆脱对房地产税收的过度依赖。对商品房尤其是商业用房建设要严格控制,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配置到更有助于税收持续增长的项目上,当前重点应消化存量房产。要集中财力支持重点项目引进和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和涵养税源。要进一步压缩一般性经费支出,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保障民生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要严格控制政府投资项目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效防控政府债务风险,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