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情民意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能重建轻管

发布时间:2014-04-01 10:15:05 浏览:1342 次
【字体大小:

近年来,随着美好镇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各地加大了对美好镇村建设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一些地方修建了水泥路、铺设了管网、摆放了垃圾箱、兴建了下水道和垃圾池等一些公共基础设施,为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但笔者也发现,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尽管建好了,由于平时缺乏管理和养护,导致破损较快,如有的农民让农机具随意行走,水泥路表层磕得坑坑洼洼;有的随意取土,导致自来水管被破坏;垃圾箱被随意搬来搬去,垃圾池到处都是等等

究其原因,一是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养护主体不明,一些部门在“大政策”的要求下,加大了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但对建后管理没有具体要求,导致管理养护责任难以落实。二是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目前,美好镇村建设资金依然主要用在各项公共基础设施上,对于管理养护,还缺乏专项配套资金,同时镇、村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村民自筹资金难度也较大,导致养护资金来源渠道不宽,经费不足。三是缺乏专门养护人员。农村各项工作主要靠村两委的村干部,而村干部人手少、工作量大,没有精力进行管理和养护,聘请专门人员又缺乏资金,导致管理脱节、养护滞后

建议:

一要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公共基础设施是农民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设施,应当明确农民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养、管的主体地位,实行大家事大家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要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县级财政要从预算收入中提取适当比例的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养护资金划拨到镇村,统筹使用,也可以提高以奖代补资金标准,按公开、透明、有偿、足额的原则,对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进行养护,确保养好用好。三要组建队伍强化管护。各镇应建立强有力的养护队伍,对各村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管理和养护,加强对管理和养护人员系统培训和现场实训,提高管理和养护操作技能,确保养护质量。督促管护人员加强管护巡查力度,保障新农村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正常稳定运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