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美好镇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3-12-09 16:59:54 浏览:1731 次
【字体大小: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社会法制委员会

 

根据滁州市政协“美好镇村”建设专题调研实施方案的要求,天长政协近期组织经济委员会和社会法制委员会部分政协委员对天长美好镇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实地察看了汊涧镇长山村、杨村镇光华村和铜城镇铜北村等美好镇村建设示范点,听取了市美好办和当地政府关于美好镇村建设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的通报。委员们在实地察看和听取通报的基础上,对我市美好镇村建设工作进行了交流座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美好镇村建设基本情况

2012年,我市根据省、滁州市的统一部署,全面启动美好镇村建设,实施14922空间布局,今年在继续推进这一空间布局的基础上,突出“两个重点”:一是重点建设汊涧镇长山村、金集镇井亭村、铜城镇铜北村、杨村镇光华村等6个省、市级示范村建设,二是重点整治石梁镇石街社区土城自然村、冶山镇高巷村、永丰镇二墩村、铜城镇乔田社区等4个村村容村貌。

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一是修编完成村庄布点规划。2012年,我市委托滁州规划设计院进行全市村庄布点规划修编,今年1月份村庄布点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二是全部完成示范村规划。年初,省第一批16个中心村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并通过了专家评审。今年重点建设的6个省级重点示范村规划得到进一步完善,既能反映自然风貌、历史文化等要素,又能彰显个性特色,做到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三是大多数建设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完成。市农委、商务局等单位组织相关专家在对部分示范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产业现状进行“量身订做”产业规划。目前,已完成铜城镇铜北村、杨村镇光华村等11个村的产业规划。

环境整治情况效果明显一是全面开展交通干线沿线环境整治。2012年,对天汊线、天秦线、天铜线、天冶线、天万线、市区东北过境线等沿线进行环境整治。去年年底,对汊涧镇、石梁镇示范线,开展了绿化补植、统一店牌店招、安装路灯、放置垃圾桶等工作。二是创新开展农村垃圾减量分类试点。2012年,我市在新街镇李坡村、金集镇益民村等6个村试点开展了垃圾减量分类收集工作。三是统筹谋划农村污水处理。去年,我市在汊涧镇长山村、金集镇井亭村开展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试点,今年杨村镇光华村、铜城镇铜北村、金集镇井亭村污水处理设施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截止目前,全市共完成危房改造1600多户,共拆除沿线危旧房屋3000多处,清理垃圾14000余吨,沟塘清淤327口,墙体粉刷出新130多万平方米。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建立标准化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我市率先提出在示范村按“十个一”的要求,建设高标准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并依托市政务服务中心平台,建设市、镇、村三级联网信息公开和查询系统。目前,铜城镇铜北村、杨村镇光华村,天长街道西湖社区等12个村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对照11项公共服务逐一落实落实由相关部门对口帮扶指导建设,目前,6个重点示范村中铜北村、光华村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其余村已对缺项进行逐一摸排。三是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对照《安徽省美好镇村建设标准》,我市6个重点示范村,规划建设了广场道路、下水道、路灯等基础设施,预计10月底完成。其中公交站、垃圾收集点、公厕等设施,已基本建成。

工作推进机制逐步落实。一是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为指挥长的高规格美好镇村建设指挥部。日常工作由市委副书记牵头,一名市委常委、一名市人大副主任、一名副市长具体负责二是建立联系帮扶机制。今年决定由14名市几个班子主要领导和市委常委,分工联系6个省级重点示范村和4个整治示范村。市直40个单位、62个企业帮扶10个示范村,每个单位明确一名驻村指导员,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坚持指挥部督查、美好办督查、效能办督查相结合,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将美好镇村建设纳入到镇(街)年度目标岗位绩效考核指标,对全市8个示范镇、22个示范村(社区)及交通线、连接线进行考核,并进行以奖代补。

要素投入运行机制渐趋完善。资金上,一是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明确整合资金向重点示范村倾斜。目前,整合涉农项目167个,项目补助资金9200多万元,同时还积极为汊涧镇长山村、万寿镇百子村等3个村申报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申报补助资金660万元。二是市直单位开展结对帮扶,动员市直单位出资出项目支持示范村建设。目前,全市40多个市直单位出资了93万元,帮助22个示范村开展环村林带建设,植树11000亩。三是市、镇财政加大投入。2012年,市、镇财政累计投入5950万元,主要用于村庄规划、环境整治、村级服务平台建设等补助,带动社会投入1.5亿元。今年,目前市、镇两级已拨付财政资金8639万元。四是积极引导群众出资,汊涧镇长山村、金集镇井亭村在房屋“穿衣戴帽”改造过程中,农户自筹比例不低于30%。用地上,注重村庄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规划的衔接,结合建设用地置换项目,引导农民到中心村建房;同时实施建设用地置换和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增加中心村人口集聚规模;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占用土地,按标准进行补偿。

二、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一是要素制约仍然突出。首先是人才缺乏。因规划设计、农技人员普遍匮乏,存在着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公共事业等规划不到位或者与实际脱接,制约了美好镇村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其次是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需大量的建设资金,但由于各级对美好镇村建设的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很低,与城市建设资金相比差距大,影响建设进度和效果。三是土地瓶颈。美好镇村建设规划涉及土地调整,而国家的农村土地政策是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建设过程中土地流转和承包地调整。

二是工作推进缺乏主动意识。部分干部群众对推进美好镇村建设主体意识模糊,存在畏难情绪,工作较被动。有的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行为,群众只是配合,存在“等、靠、要”等依赖思想。有的群众在村庄整治改建中涉及猪圈、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等个人财产时,难以积极配合极大地影响了工程进度。农村文化生活单调,不讲卫生、不讲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尚未形成。

三是建设进展程度不平衡。基础条件好、镇级投入大的示范村推进速度快,效果好。如铜北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结合建设用地置换项目,引导农民到中心村建房,现已集聚630户,镇财政投入770万元,已初步达到省美好镇村建设标准,下一步将继续投入400多万元进行环境整治和完善建设,提升建设品味。而新街镇李坡村基础条件相对较差,镇财政收入相对较少,投入也较少,使得该示范点建设进展偏慢,效果显现不快。

四是相关考核标准过于统一。我省提出美好镇村建设要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内容涵盖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同时出台了《安徽省美好镇村建设标准》,配套出台了《安徽省美好镇村建设考核办法》,对推进面上美好镇村建设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但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建设标准过于统一,就会形成千村一面,不能显现各村的特色。特别是小学、农贸市场、金融网点、农资店、土地流转比例等指标与农村实际不相符。

五是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美好镇村建设示范点虽建立了管理机制,但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保洁难、公共设施维护难、系统规划坚持难。群众门前三包实施难,乱倒垃圾、乱倒污水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解决农村集中居住区脏乱差的情况,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三、进一步推进美好镇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1、提高认识,进一步营造美好镇村建设良好氛围。各级政府要真正把美好镇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强化对美好镇村建设政策的理解,切实转变观念,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解难题,集中力量抓推进,实现新农村示范一点带动一片,村容村貌有大改观、产业有大发展。要健全工作机制,成立美好镇村建设项目资金整合统筹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各级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要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出真招实策,多拿真金白银,多解难题办实事。要采取多方位多形式宣传手段,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提高乡镇干部推进建设能力和农民主体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美好镇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2、加强资金保障,进一步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建议坚持“农民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要积极引导和鼓励能人大户、企业、外资等社会资金参与美好镇村建设。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安排支农资金,有效整合项目资金,资金使用不宜撒胡椒面,要向重点示范点倾斜,着重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要实施好新农村建设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财政奖补力度,滁州市级财政应安排预算一个亿以上,天长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要以示范点为平台,统筹安排项目,围绕美好镇村建设来拓展项目,让项目围着美好镇村建设转,拓宽投资建设思路,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和稳定增长机制。

3、增强活力,进一步健全美好镇村建设保障体系。继续将美好镇村建设作为考核各级干部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合理、有效的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加强监督。继续实施机关企事业单位对镇村的结对帮扶,为美好镇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要引导农民发展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民俗文化,培育乡村文明新风。探索建立筹资筹劳、政府奖补、乡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长效投入机制,建立日常保洁、绿化养护、动态督查和违规问责等办法,同时将各村保洁人员的工资纳入财政预算,以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发展。

4、统筹兼顾,推动美好镇村建设科学化、规范化。要因地制宜,因点施策,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分类指导,突出天长特色、保持田园风貌,防止千村一面,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要防止出现规划在纸上而落实不到现实中,或者规划是规划、建设是建设,路修一半而不修,规划整地整一半而不整等“半拉子工程”现象。建议省政府,对美好镇村建设的标准进行修改,尽量做到切合农村实际。美好镇村建设应以绿化和环境整治为最主要内容,同时建设一批必须的基础设施。要科学确定示范村庄、示范点建设任务、建设内容、投资规模,统筹兼顾示范点与村镇、产业发展与人文特色、公共事业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按计划、分步骤推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严格规划执行,加强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杜绝违建和滥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