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调研报告

关于天长经济开发区扩容升级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3-09-09 11:06:53 浏览:2129 次
【字体大小:

政协天长市委员会

 

20138月)

 

根据滁州市政协通知要求,812,市政协副主席周继安带领经济企业界部分政协委员深入市经济开发区调研园区扩容升级工作。调研组一行实地察看了市经济开发区部分入园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听取开发区管委会关于我市开发区扩容升级情况的通报。在实地察看和听取通报的基础上,委员们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市开发区扩容升级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一)产城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天长经济开发区始建于2003年。2006年,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后被认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省仪表线缆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天长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和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目前全区从业人员3.7万人,常住人口3.8万人。自去年以来,开发区相继开展了申报省级高新区、国家级开发区及扩区工作,目前申请已分别上报省政府和国务院,扩区总体规划和环评报告已编制完成,近期将组织专家进行总体发展规划评审。

(二)园区规划结构日益完善。我们以招商引资项目带动为平台,积极实施“引凤筑巢”机制,以仪表电缆、机械加工、新型材料等主导产业为支撑,把制订规划、明确目标作为头道工序来抓,通过规划来引领发展,通过目标来激发干劲。与滁州规划设计院、中国中建设计集团、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同编制了园区产城一体化建设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明确园区建设“时间表”和“线路图”,确定了近景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同时,整合周边乡镇工业园区,编制了50平方公里的远景规划和“千亿园区”行动方案。

(三)园区设备配套初显成效。依托存量土地,在引资入园项目建设的带动下,采取“政府投入为主、项目配套为辅、企业打包建设”的方法,完成了项目建设所需供水、供电、通信、道路等资源的配套和共享,夯实了园区基础建设。截至2012年底,园区共投入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1亿元,形成“十一纵七横”60多公里的道路网络。建有110KV变电所一座,达到了“六通一平四配套”,建设了约83万平方米的保障性安置楼,破土动工了三期3800套约22万平方米的公租房项目,启动建设了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工程,开工建设了占地500亩的职教园区,成功引进了物流园、仪表商城、汽车五金机电城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

(四)园区经济、项目建设提档升质。目前,全区注册企业562家,其中亿元企业43家、规上企业77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已形成仪表电缆、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3亿元,完成财政收入7.83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总量的1/3左右,拉动县域经济发展作用日趋明显。为提高项目质量,我们按照总投资在1亿元以上、投资强度在300万元/亩、亩均税收不低于10万元的要求,综合考虑科技含量、能耗、环保等因素,围绕特色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进行选商,先后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51个,协议投资规模达365.9亿元,投资强度达360万元/亩;部分项目,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关注,成为我市重大的经济增长源。

二、当前开发区扩容升级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是园区土地供给缺口大。国家土地审批程序日趋严格,土地供给日益紧缺,省国土地资源厅下拨天长土地指标不多。而随着我市工业发展的加速,每年园区土地需求量在1000亩以上,项目建设用地与有限的土地供应矛盾日益突出。

二是缺乏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由于天长远离省会合肥和地级市滁州,因此基本享受不到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配套及连体的产业规划布局带来的辐射作用。

三是发展空间不足。目前园区20平方公里建成区范围已基本布满项目,由于受天长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限制,园区的扩容升级受到制约。

四是资金需求紧张。目前园区每亩土地开发成本在20万元以上,而新设立的融资平台资产规模有限,建设资金不足,不能满足重大项目落户的需求,影响园区进一步加快发展。

三、关于加快我市开发区扩容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1、强化园区资金引导。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创新完善有利于开发区扩大发展的财政体制,对开发区土地出让收入地方留成部分在扣除按国家规定和对开发区的专项规定计提后全额返还;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征地拆迁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理顺天长市综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管理体制机制,使其具有产业发展、开发建设及投融资功能,扩大公司资本金,增强公司融资能力。

2、扩展园区发展空间。做好闲置、低效工业用地的清算和处置,对现有工业用地进行实时清理核对,加大闲置土地的收受接管力度;建议上级国土部门对产业转移示范区内发展速度快、产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开发区,在用地指标上单列并予倾斜;积极探索土地租赁、代建厂房、统一回购等方式,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步下放行政审批权,除按国家规定需由上级部门核准的项目审批外,其他行政审批均下放开发区,实现“开发区的事在开发区办”。

3、制定出台加快园区发展的滁州层面的实施细则。滁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开发区建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开发区跨越发展的决定》,极大地调动了园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园区的快速发展。但尚未制订实施细则,建议滁州尽快出台适用于全市的加快园区发展的实施细则,以推动园区扩容升级的步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