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3-07-10 17:46:49 浏览:2167 次
【字体大小:

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510,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陶承德的带领下,对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一行通过现场察看、听取通报和委员座谈讨论的方式,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天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提升第三产业的一个新的战略性举措来抓,成立了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挥部,制定出台了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我市现代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服务业经济总量持续攀升。2012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2.8亿元,同比增长11.2%,占GDP比重达20.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达40.1%。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金融机构已达14家,2012年,各项存款余额153.9亿元,存款总量位居全省县市21位;各项贷款余额116.9亿元,较年初增加11.6亿元,贷款总量全省排名第8位,达到全省一类县平均水平;票据融资余额2.87亿元,较上年增加1.45亿元。全市金融综合实力连续十年位居省十强县市行列,目前我市已成为滁州市首家金融生态示范县。

新型服务业态多元化发展。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快速推进,今麦郎集团结算中心正式运营,北京抱朴资产、上海朗程资本、苏州望亭海联物流、上海普能以及上海埃克森销售中心纷纷在天长注册。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物流企业达78家,2012年货运周转量52500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9.9﹪;港口吞吐量437万吨,同比增长11﹪。全市公路、水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速高于全省一类县平均水平。2012年物流业实际完成投资2.46亿元,投入同比增长21%。投资较大的益民物流、景弘物流、天然物流等项目已建或在建。旅游业开始起步,2012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5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4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达4%。龙岗抗大八分校旧址、孝文化及护国寺等旅游度假项目成为我市旅游的热点。荷月农庄被认定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滨河公园景观改造项目成功入选“安徽人居环境奖”。职教中心职业教育现有在校生4845人,投资2亿元的职教园区年内将建成投入使用;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7家,床位2692张,卫生技术人员1267人,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为1.42,同比增长13%,高于全省一类县平均水平。

传统服务业不断提档升级。201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亿元,同比增长18%,绝对值位居滁州各县市首位,限上商贸服务业企业达72家。假日大酒店、驰宇商都和新世纪国际大酒店等一批四星级以上宾馆相继投入运营;投资10亿元的天发广场,4.6亿元的天润城家居生活广场,5.2亿元的天丰广场等一批市场陆续投入使用。天发三期、天润城二期等即将投入使用。投资1.8亿元的“千秋印象”特色商业街、2亿元的永福农产品批发市场,将为我市商贸经济发展带来更大契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累计建成天正、华易等商业零售配送中心4个、镇村两级“农家店”640个,改造信息化农家店165个,镇、村农家店覆盖率达98%,新建直营连锁放心便利店30个。全市各类配送中心加快建设,天叶食品冷链物流、千秋医药、天供农资等一批配送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全市已有26个农产品生产基地与批发市场、商场、超市实现产销直供,减少了流通环节。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处在起步阶段,仍存在总量不大、增加值占比不高以及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够充分。具体表现在:

1、服务业总量不大,增加值占比不高。2012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20.2%,远低于全国44.6%的比重,也低于全省,32.7%的比重。同时2012年我市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2%,虽然略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地区比、与全省其他十强县市相比、与工业增加值增速相比,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行业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够优化。传统服务业占比仍然偏大。2012年,我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0%新兴现代服务业如文化、信息、物流等所占比例不高,缺少带动力大、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服务业大企业集团。

3、新兴服务业起步迟,发展不充分。科研、教育服务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大型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撑,无法发展如技术评估、研发设计、信息咨询等高端服务业。物流业信息化程度低,辐射能力弱,物流集散中心的地位很难形成,无法满足我市经济发展需求。旅游业整体品味档次不高,缺少有实力、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龙头旅游产业,旅游景点分散,没有连点成线,外地游客吸引不来,本市居民游玩留不住。

三、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现代服务业繁荣兴旺是世界发达经济体的基本特征,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必然选择,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是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对实现“三个天长”建设具有战略性、决定性的重要意义。为此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一要加强政府指导。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指挥部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作用,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牢固树立“发展服务业要靠搞好服务”的理念,不断提高我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的作用,推进工程建设;通过规范收费、改善服务等手段,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向服务业,营造良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二要加强规划引导。要根据已经出台的《天长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尽快制定八大领域专项规划,做到有的放矢,注重轻重缓急,把握好一些重大项目实施各环节的时间节点,对投入少、见效快、贡献大的现代服务业项目要优先实施。三要加强机制创新。建议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资助、社会兴办相结合的原则,放宽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发展社区家政服务、就业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信息咨询等服务业,推进社区服务的规范化和网络化经营。要努力通过机制创新,引导传统服务业升级改造,现代服务业合理布局、错位竞争、集聚发展

2、突出发展重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建议我市应在以下几方面着手提升。一是金融服务方面。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来天长设立分支机构,鼓励现有金融机构开展产品创新,通过政策激励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二是现代物流业方面。要加大现有物流企业的整合力度,提升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通过物流园区的建设,着力打造天长在区域分工中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物流中心”地位,实现陆路与水路物流的互连互通。三是商务经济方面。要突出市场和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和建设,提升城市的档次和品位,提升城市的形象。引导法律、房地产中介、就业中介等发展较为成熟领域提档升级,推动会展、电子商务等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领域发展,大力发展经济咨询、规划咨询、投资咨询等咨询服务。四是生产服务业方面。我市工业总产值已超600亿元,拥有2000多家的大、中、小、微型工业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潜力和空间很大。建议大力推进金融、开发、设计、咨询、会计、会展、信息等行业发展,大力引进规划、环评、评估等中介机构,形成现代产业链,推进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辅分离五是社会公共服务方面。要加强服务主体的引入,促进养老、医疗服务业的水平提升。加大专科、综合医院的引进,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围绕养老托幼,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推进老年人服务中心、老年康复医院及居家养老服务站等机构建设。根据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提供多档次的养老服务,把“夕阳”产业当成朝阳产业办,在政策上扶持,资金上资助。

3、优化发展环境。一是优化政策支持。要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我市的税收减免、奖励扶持政策,对服务业在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多方面给予更多扶持。二是优化管理服务。建议职能部门协调一致,做好对服务业的指导、管理、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市、镇街的联动机制,打破服务业发展中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行业分散的瓶颈,形成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优化行业人才。加强服务业发展人才引进力度,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介组织、投资金融机构等社会力量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联盟和产业促进机构,共同参与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科技创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