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红十字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3-07-10 17:44:44 浏览:4261 次
【字体大小:

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43,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毕玲的带领下,对我市红十字会工作进行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红十字会办公场所,翻阅了有关工作资料,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我市红十字会工作情况的通报。在实地察看和座谈讨论的基础上,委员们对我市红十字会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就如何推动我市红十字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与工作成效

天长市红十字会工作起始于1991年,原工作机构为市卫生局内设的“红十字会办公室”。20113月,机构单独设置,成立“天长市红十字会”,核定编制四人,目前到岗一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多年来特别是2011年以来,我市红十字会组织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认真履行“三救”(救灾、救助、救护) 、“三献”(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捐献遗体器官)工作职责,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公益慈善服务的需求,较好地发挥了党委、政府在人道主义领域的助手作用。2012年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30多场次,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捐献遗体器官等方面实现零的突破、取得重大进展,12名志愿者完成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工作,8名爱心人士办理了捐献遗体器官申请登记,我市捐献眼角膜第一人虞秀芝荣登“中国好人”榜,江苏卫视等多家省级媒体赴我市采访宣传。

2012年度滁州市红十字会目标管理考评中我市红十字会获得“综合奖一等奖”,同时荣获“滁州市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滁州市红十字会宣传工作先进集体”。我市红十字会已打开了工作的新局面,工作发展态势良好。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公众公益意识和慈善热情有待进一步提高。就大环境而言,近年来,网络报道的红十字会负面事件造成了红会系统公信力下降,不少人对红十字会公信力心存质疑,对红十字会工作持观望不参与态度。就我市而言,公众对红十字会工作知晓率不高,据市红十字会开展的“百人问卷调查”显示,群众对红十字会文化、重大意义及相关法律、章程、工作内容等知晓率不到60%。同时,“关心他人、服务社会、乐于奉献”的道德观、价值观尚未普遍形成,不少人只求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对红十字会倡导的“人道、博爱、奉献”的崇高精神缺乏追求。

2、红十字会服务能力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市红十字会独立建制不久,处于新的起步阶段,市红十字会期望提升推进工作,更好地满足公众对公益服务的需求。但存在一些因素影响其服务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队伍建设有待发展壮大。红十字基层组织网络框架尚未搭建,市红十字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活动缺少组织对接。红十字会团体会员、个人会员队伍、志愿者队伍、专职到岗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会员履行义务意识不强,志愿者培训不足。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未启动,后备队伍缺乏。二是经费筹募工作有待加强。会费收缴为零,企业捐资积极性有待调动,社会捐资额与天长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筹资缺少长效稳定的大项目支撑。需加大筹资劝募力度,减轻财政投入压力。三是服务专业能力有待培训提升。由于缺乏培训基地等原因,志愿者缺少培训,整体专业服务水准需提升。突出表现为应急救护培训相当薄弱,日常救护知识普及率与群众需求及上级要求差距较大。

三、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加大红十字会工作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建议市红十字会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密切联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户内外显示屏、网站、交通载体、文艺表演、演讲等方式和平台,广泛宣传红十字会精神、文化、重大意义及相关法律、章程、工作动态开展红十字会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镇村”活动,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进一步提高公众公益意识和慈善热情。同时,大力宣传、树立、表彰“三救”、“三献”的先进典型,条件成熟时,可建立网站,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引导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红十字事业,不断壮大红十字会工作队伍和力量

2、建设红十字会工作基地,为培训、筹资、服务、公祭提供平台。建议建立“一校两室” 培训基地,尽快依托车驾考中心建立“天长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学校”,适时依托市红十字医院、市委党校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室”。目前,我市驾驶员培训市场蓬勃发展,每年学驾驶人数在万人左右在滁驾考人员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由滁州市红十字会委托我市一民营驾校进行培训,每人收取培训费55元,培训费上缴滁州市财政非税局。20127月,我市已成立车驾考中心。建议我市红十字会依托车驾考中心建立“天长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学校”,依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核定应急救护培训费正式收费标准的函》(皖价费函[2008]144)要求,在我市财政非税局设立账户,培训费全额缴入同级国库。以训筹资,规范收费,为红十字筹资提供长效稳定的项目支撑,减轻政府投入压力;规范培训打造一支驾驶员应急救护员队伍,为保护生命、减少伤亡提供队伍保障;规范学校管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打造天长红十字会品牌及驾考管理关联机关公信力。

同时,建议市红十字会依托市中心血站、老年公寓、图书馆、福利院等建立首批“红十字志愿服务基地”,为红十字志愿者提供社会服务平台。依托新公墓,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捐献遗体器官的逝者建设纪念碑林,供公众缅怀、公祭。依托金太阳老年公寓等热衷公益的单位商谈合作建立“爱心俱乐部”,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捐献遗体器官的志愿者提供交流聚会平台,体现社会对爱心人士的肯定和人文关怀。

3、加强组织、队伍建设,规范会员管理。目前,我市红十字会共有团体会员46家,均为卫生系统单位,个人会员3820人,志愿者183人。建议在镇(街)、村(社)、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试点成立红十字基层组织,搭建红十字基层组织网络框架,适时由点到面逐步完善,为市红十字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活动提供组织对接,发挥其在“三城联创”建设、“美好镇村”建设、“和谐社区”建设、“文明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在发展壮大团体会员的同时,规范会员管理,按章收取会费。建议启动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建立学校红十字会组织,将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规划,树立青少年“关心他人、服务社会、乐于奉献”的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天长红十字会强有力的后备军。

4、健全监督体系,持续打造红十字品牌公信力。建议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热心公益的人士中聘请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员,健全综合性监督体系。建议市红十字会全面排查红十字标志使用情况,对违法滥用红十字标志的应依法责令停改,直至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增强红会工作透明度。建议市红十字会继续将社会捐赠资金、物资收支明细通过网络媒体对外公示,保障捐赠人和社会公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和建议,与民众良好互动,避免公众质疑,持续打造红十字品牌公信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