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 刘 标
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进行创新,并希望其创新成果能为自已独自应用,这就形成了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等方面。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制定了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不断加大专利资助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检查、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先进表彰活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初步统计,2012年全年专利申请量2000多件、授权量突破1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近600件(传统产业申请400多件、新兴产业申请近200件),有力地提高了我市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保护了新兴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各类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0家,全市有效注册商标累计达2000余件,拥有“天仪”、“安缆”等2件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31件,“龙岗芡实”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市也被列为全国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市,连续多年获得省知识产权十强市称号。
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虽然走在滁州市及全省的前列,但与经济发展形势相比、与企业实际情况相比、与周边发达县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部分企业和经销商在防范知识产权侵权方面的意识不够强或存有侥幸心理,假冒、冒充专利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成果专利申报不及时,缺乏法律保护,容易陷入被人侵权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局面。
2、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不够完善。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没有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没有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企业申报专利缺乏规划、布局和策划,使某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专利,得不到最大范围的保护。同时我市没有建立知识产权评估、信息检索、预警、行业分析、投融资等服务平台,现有的中介机构、人员力量、服务范围很难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3、知识产权的质与量有待提高。我市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专利居多,发明专利偏少,缺乏原创性发明专利,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相对于专利工作,商标、著作等方面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和保护。
4、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较少。懂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全市只有四名专利执法资格人员,大规模进行执法行动时力量明显不足,且全市尚无一人具有专利代理人资格,同时县市一级自身没有执法权,需向滁州市级反馈,这对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极为不利。
为此建议:
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扶持机制
一是强化政策导向。逐年加大知识产权财政投入,建立发明专利专项资助资金,并纳入年初财政预算,提高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二是开展工业园区试点示范工作。在经济开发区,各镇、(街)工业园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予以资金扶持和政策指导,做好示范,以带动全市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引进与培养,开展面向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人员、中介服务机构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特别在专利代理人资格人员培训上要有突破。四是建立激励制度。建立以专利为主的知识产权奖励制度,对重大发明创造、重要专利技术的发明人(设计人)给予表彰奖励。设立专利实施和产业化基金,市经信、发改、科技等部门要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产业化优先申报支持。
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机制
一是加大宣传。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教育和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二是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协调机制,组建包括公安、工商、文化、商务等部门的知识产权行政联合执法队伍,为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活动提供服务,及时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快速处理企业知识产权纠纷,依法保护企业权益。三是引导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综合保护策略。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制订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设立知识产权机构,完善各项制度,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纳入企业技术研发、生产经营、资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形成“技术-专利-标准”三结合,大力引导企业参与制定以专利为核心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提升企业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四是各行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帮助和指导行业协会制定行业内知识产权自律规则,建立纠纷解决机制,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机制
一是市科技、工商等部门要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随时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专利、商标等检索、阅览、咨询、分析等服务。二是扶持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其依法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资产评估、科技成果评价、技术鉴定及法律服务等业务。三是成立知识产权顾问。聘请省内外知名的专利、商标、版权、标准以及国际法等方面专家为我市知识产权顾问,制订全市知识产权宏观发展战略,指导行业和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规则、解决知识产权争端等。四是加大融资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信贷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