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 陆晓东
打造平安镇村,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美好镇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农村的稳定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当前,我市农村总体形势是好的,但因偷窃盗窃等原因,使农村中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仍然存在,侵财性犯罪、流窜团伙性犯罪时有发生,农村社会稳定形势仍需改善,农村社会治安工作有待强化。
一、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流动大。农村机械化耕作使许多劳动力富余出来,社会大流动格局形成。农村许多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外出或进厂务工,有的是全家外出,一些条件好的家庭迁移至镇区或城区购置房屋,农村许多家庭出现“空巢”现象。
2、矛盾纠纷多。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经济观念越来越强,征地拆迁、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经济原因引发的矛盾、因夫妻一方外出务工而引发的情感纠纷、婚恋矛盾及老弱妇孺受侵害现象等也越来越多。
3、管理力量弱。因撤乡并镇,原有的基层组织有很大调整,加上人员精简,一些组织建设不到位,农村少数基层工作较弱,治安防范、法制教育、民事调解等工作得不到有效执行。
4、洼地效应强。由于农村没有形成全方位、全时空的专业防控力量,乡镇对流动人口的管理缺位,一些治安卡口没有发挥作用,且相邻江苏周边县市防控体系相对较为发达,导致形成“洼地效应”,很多犯罪嫌疑人流窜至我市防控体系相对较弱农村地区作案。
二、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1、积极实施三级联动,多策并举,防患未然。一是警官抓打防。各基层派出所要采取“非常时期,非常工作”的手段,针对农村违法犯罪发案的主要特点,实行“错时工作法”,派驻一至二名民警到各村轮流执勤巡查,做好信息收集和分析,随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二是镇领导抓联防。各镇要协调辖区各单位成立治安巡逻队,分成三班,从每晚10时到次日凌晨5时,在治安重点地段进行巡逻守候。组织村社干部和治安积极分子进行治安形势分析,发现突出治安问题,及时协调处理。三是村官抓协防。村干部要协助警官和镇领导组建治安巡逻队,不定期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向村民宣讲法律、政策,提高群众自身防范意识,协助做好各村守护联防工作,积极开展窜门走访工作,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
2、规范流动人口管理,从源头抓起,堵塞管理漏洞。针对目前部分用工单位存在少报、瞒报甚至不报流动人口等情况,通过登记发证查清底数,为全面管理奠定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出租房屋管理,严格房屋出租申报和治安许可证制度,禁止无证经营,严格执行“谁出租、谁负责”责任追究制度;要大力推行民工之家建设,使散居在出租房、小旅社等部位的流动人员集中居住,以便统一管理,减少死角;要通过函调等形式,加强与外来人口流出地公安机关的联系,从中查找外来人口中的违法犯罪人员。
3、以建设美好镇村为契机,构建平安和谐的法制环境。把平安农村建设摆到突出位置,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巡逻守候、联户联防、护村护院等治安联防活动。充分发挥治安卡口作用,将城郊结合部、重要路口、公路沿线等案件多发区域和夜间特别是后半夜案件多发时段严密控制起来,及时发现和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分子。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做到矛盾纠纷发现早、控得住。大力实施农村警务改革,充实农村所队警力,实行警力前移,合理安排处警区域,缩短处警半径,提高处警速度,增强警力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益。
4、立足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一是加强社会治安辅助力量建设。建议面向社会公开招录的社会治安辅助人员,充实基层所队,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管理,缓解农村警力不足问题。二是强力推进视频监控点建设。在先期建设的基础上,加大视频监控体系建设力度,在案件多发地、重要路段增添监控设备,以震慑犯罪行为。三是加强农村技防建设。建议在条件相对成熟的镇村,积极推行“十户联防”、“平安E家”等报警系统建设,形成覆盖面广的技防体系。四是实施信息警务。建议各相关部门按照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农村治安信息网络,聘任治安信息员,全面采集各类社会信息并及时录入信息系统。
农村稳则天下安。只要全社会齐心协力,群防群治,就一定能为我市美好镇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