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会议专栏 > 全体会议

加强林业建设 促进生态文明

发布时间:2013-02-17 10:32:08 浏览:1550 次
【字体大小:

市政协常委  陶晓晴

 

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秀美绿色天长,是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公益事业,是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十年前,党的十六大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奋斗目标;十年后,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又再次明确提出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号召全国人民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新时期林业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工作,去年全市义务植树70多万株,林地面积达2149公顷,林木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17.99%1.22%,相关数据较以往均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我市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等主要指标仍处于全省后位。同时,现有的森林资源也存在着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2011年林业双增目标纳入省政府县域经济考核指标;2012年,省政府又部署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要求我市2016年末实现新造林49.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的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市委也提出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目标任务。为此,我们建议:

一、全面发动,不断营造林业生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一要建立健全宣传教育机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林业建设、美好镇村建设等重大决策、重要举措和工作成效,宣传先进典型,推广科普知识,让生态文明、林业建设、美好镇村等工作内容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将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切实增强人们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树立起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培养起林业建设、美好镇村建设的热情决心。二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林业建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促进广大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三要建立倡导生态文明、环境友好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为生态文明建设、林业建设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损坏、破坏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行为予以批评和追究,直至诉诸法律责任。

二、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林业生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要建立组织保障机制。各镇街要切实把开展林业建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列为生态天长建设、美好镇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建立并实施行政首长负责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形成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合作机制。二要创新林业建设机制。进一步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投资造林绿化,鼓励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或以地入股与企业、大户合作造林。鼓励在城乡结合部建设景观林,并发展森林旅游、生态休闲和林下经济。放活林业经营管理,开发林下种养业,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森林旅游业等。三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为主体、金融部门积极支持、全民广泛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投入机制,落实“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扎实有效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资、认建、认养、义务植树等多种形式,建设各类纪念林。

三、整合力量,不断加快林业生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加快林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要做到六个结合,一是与创建园林城市相结合。要以“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为主题,努力做到绿成片、花成带、树成景、泥土不见天。紧紧抓住创建园林城市这一契机,广泛动员机关、学校、企业和居住小区,认真做好绿化美化工作,逐步使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及道路绿化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协调相宜的生态系统。二是与美好镇村建设相结合。以美好镇村建设为抓手,以示范镇、示范村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作,把示范镇、示范村打造成道路河渠乔木林、房前屋后经果林,公园绿地景观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绿化格局。三是与水利工程配套绿化相结合。对我市境内的河湖库滩、渠道两侧平台、当家塘平台等进行绿化配套,已绿化的还要根据客观条件进行改造提升。四是与农田保护林网工程相结合。结合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配套建设农田林网,使基本农田实现农田林网全覆盖。五是与义务植树活动相结合。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营造各类纪念林,建立义务植树基地,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力争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同时,动员社会力量以承包、租赁、合作经营的方式,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六是与林圃两用林基地相结合。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造林绿化的需要,引导绿化公司、合作组织建设林圃两用林基地,培植大苗、绿化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