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2-09-04 16:51:20 浏览:1659 次
【字体大小:

为客观分析我市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形势,为全市经济发展“号脉把诊”,市政协于723726分别召开了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和九届二次常委会议,对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专题研讨。常委们听取了市政府关于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总体情况的通报,在结合通报和调研了解的基础上,就如何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及特点

1、工业产销基本稳定。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05.4亿元,同比增长18.2%;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0.3亿元,同比增长19.1%;实现销售产值198.1亿元,同比增长17.4%,产销率达96.4%

2、个私规模逐年扩大。上半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433户,同比增长28.7%,注册资金90823.8万元;新增个体工商户1164户,同比增长1.2%,注册资金8811万元。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数分别达4294户和19987户,位居全省第一。

3、投资保持持续增长。新开工项目多,上半年全市258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175.6亿元。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5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3.6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8%资金等要素保障较为有力,全市引进到位市外资金128.3亿元、增长51%。截止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110亿元,比年初增加4.8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5亿元。

4、外贸进出口稳步提高。年初以来,全市新增外贸出口实绩企业12家,目前已有176家企业有进出口实绩。1-6月份,全市外贸进出口2.53亿美元,同比增长1%。其中出口2.43亿美元,同比增长3.1%,占滁州市今年上半年出口总额4.88亿美元的49.9%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外贸出口形势严峻由于欧美市场萎缩,我市传统的出口产品玩具、服装、塑编等行业订单明显下降,石油管材等主导产品出口与去年相比也略有下降。今年上半年全市进出口额仅同比增长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2个百分点。目前,欧美国家复苏的迹象尚不明显,应该说当前外贸出口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不容乐观。

2、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上半年,二产中我市几大支柱产业市场需求减弱,三产中生产性服务业受二产低迷波及,难有大的改观,生活性服务业因房地产等市场疲软,也难以形成有效的拉动。地税部门的数字显示,制造业税收从去年的1.48亿元降至今年1.19亿元,下降20%。国税部门数据同样表明,增值税的入库同比下降3.3%。从电力部门提供的用电数据看,上半年工业用电减少了734万千瓦时。种种迹象表明,全市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3、投资者信心不足,项目进展放缓。今年我市共实施了213个工业项目,数量虽创历史新高,但受国内外大环境及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开工项目整体规模偏小,重大项目实施进度明显缓慢,建成投产的更少。国税数据反映,固定资产抵扣税额同比下降899万,反映企业生产设备投入减少6200万左右,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工业企业上半年较为困难;房地产和建筑业税收增长幅度同比回落13.741.5个百分点。这一方面既反映今年融资空前困难,另一方面也反映项目单位不敢较大投入,持等待观望态度,致使项目建设进度缓慢。

4、市场萎缩,企业开工不足。我市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由于上游产业需求减少,对我市主要从事配套生产的企业尤其是仪表线缆业产生巨大冲击,仪表线缆、电子元器件产业普遍维持70%-80%的开工率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回落,1-4月、1-5月、1-6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29.1%18.6%18.2%,工业增速逐月回落趋势明显,还有继续下滑的可能。重点企业支撑不力,全市30强企业上半年实现产值125.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1%,同比仅增长5.5%,其中停产5家。全市18家光伏企业有10家停产,其余也是开工不足,亏损硬撑。

5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从收入来源看,税收收入下降明显,1-6月,全市国税收入同比下降4.1%,民营经济入库地方税3.46亿元,同比下降4.4%。具体来看,2011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25个重点企业,同比1114降,合计下降13.6%。虽然非税收入同比增长,但大多作为一次性收入清缴入库,不具备持续快速增长的潜力。政府偿债压力增大,由于世界银行及政策性银行贷款即将到期,政府应还债务逐年增加,但商业银行关闭了政府融资这一渠道,致使财政承担债务增加,财政收入增长乏力。

三、关于推动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下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要准确研判,牢牢把握政策动向,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细化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和协调性,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1、加大政策支持兑现力度,发挥政策合力作用。关于鼓励发展的政策,是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我们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必须研究的,我们要在政策的先发和比较优势上下功夫。当前,我市已经制定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如:鼓励上市、内外资同待遇等),建议政府首先要在政策兑现上加大力度,其次要在政策完善和修改上下功夫,再次要在政策放大和叠加的效果上下功夫,第四要对近期中央和省即将出台的政策跟踪、研究上下功夫,做到迅速行动、及时应对。

2、多管齐下,着力破解企业发展要素瓶颈。资金、能源、土地、用工仍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继续通过打造平台解决上述问题,建议加大园区平台建设、信用平台建设、融资平台、用工平台建设、人才平台建设的力度和速度。要在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内挖潜,切实加大对占而不用、低效利用土地的清理力度,努力缓解用地矛盾。要进一步加强银政企交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贷款,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要更大力度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地方本土小微企业发展,努力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要把当前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发展受阻的严冬期,作为企业养精蓄锐、休养生息的机会,引导企业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储备工作,为企业后期发展打好基础,增强经济发展的抗风险能力。

3、积极帮扶引导,在转型升级上取得新突破。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企业自身发展中面临的难点问题,这一方面,我们天长企业是有深刻教训的,如秦栏的光伏行业。转型怎么转、转到哪方面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很值得企业研究和政府引导。当前经济增速放缓趋势明显,我们要将这一形势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契机,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态。要深入研究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植壮大新兴产业的思路和举措,提高集约发展水平。建议市政府要确定牵头部门,加强对企业的引导,树立迟转不如早转和必须转型的观念。要把产业转型、产业向上溯源以及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逐步解决行业不熟悉、企业利润率相对较低的问题。要敢于挂大靠强,只有强强联合,才能不断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引导企业家开阔眼界,学浙商、闽商,学习他们敢于合作、开拓创新的精神。

4、坚持科学发展,为财政增收提供不竭动力。当前,经济发展的势头不容乐观,建议政府应客观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在促进各项工作科学发展上下功夫。要全力以赴抓收入,密切关注收入进度,依法征收,加强征管,严防跑、冒、滴、漏。进一步挖掘税源,加大对餐饮业、城区非住宅以及装饰装修等行业的税收征管。加强对主体税种、零散税源的动态监测,全面挖掘增收潜力,及时应收尽收。认真落实各项保增长、促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稳定现有税源。加强财政预算支出执行管理,厉行节约,有促有控,积极化解下半年刚性支出压力。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继续坚持“放水养鱼”措施,给企业以足够的积累时间和发展空间。要切实加强民生工程和公益事业建设,不断提高我市社会发展指标在全省一类县考核评比中的位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