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常委 陈志国
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氛围。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新矛盾、新问题,自由、开放的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给新时期我市的舆情引导工作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做好舆情引导工作的新方法、新机制,以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进一步提高舆情引导水平。
在天长,已经形成了两大舆论阵地,一是以电台、电视台、《今日天长》、政府网站等主流媒体为主的官方舆论阵地;二是以小城天长、天长论坛、白塔河论坛、《天长地久》、《魅力天长》画报以及有限发行的民间商业小报为主的民间舆论阵地。主流媒体有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严格的运行审核机制做保障,舆论导向基本上不会有大的问题,正因如此,主流媒体也出现了体制僵化、缺乏活力、应变能力差、主动性不强等不利因素,不能适应新时期舆论引导的新要求。而民间媒体,特别是蓬勃发展的网络媒体,由于其媒体的开放性、人员的分散性、管理的松散性、发表的随意性等特点,给监管引导带来了很大困难。据了解,目前我市互联网用户达6万多户,网民数20万人左右。各种网络论坛、信息包罗万象,涵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影响日益扩大。比如小城天长网建立三年多来已有注册会员5.4万余人,日均点击量10万人次以上,日均发帖3300多条,各栏目、版块管理员就多达46人,其活跃度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我市的网络媒体蓬勃发展,所关注的热点可谓形形色色,千姿百态。民生问题、公权行使、社会公平、服务质量及个人利益等话题层出不穷,也吸引众多眼球。
网民通过网络参政议政成为趋势。据调查网民反映最多的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集中在饮用水、教育、住房、医疗卫生、道路交通、社会治安、城市管理、窗口服务等方面。这些问题与各地、各部门的工作直接相关,如果不能及时回复和办理,很容易成为网上议论的热点,直接影响到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一些抱有逆反心理或别有用心的人喜欢拿政府或者部门的常规工作、重点工作说事,专门与正面宣传唱反调。还有一些帖子,不但内容精心设计,发帖的时间也精心安排,多在深夜发出,有意逃避监管。
由于网络的开放和便捷,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网上会抢先报道,许多网民也希望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幕后信息,如不能及时公布事件真相或进行有效的处置,有关事件的各种猜测、流言会充斥网络,让人真假难辨,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有的甚至会对事件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去年炒得沸沸扬扬的所谓天长“房管女”事件,后经查证,事实与媒体炒作严重不符,然而由于我们没有及时查清事实,做出有力回应,后虽经补救,仍然造成了负面影响,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舆情的引导工作,在强化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作用的同时,加强了对新兴媒体的管理和规范,成立了网宣办,建立了网络信息员队伍,对民间的舆情,特别是一些不良信息进行了有效的监管和处置。市委书记杨东坡还亲自和“小城天长”、“白塔河论坛”等几家民间网络的有关成员进行座谈、沟通,引导他们办好网络,造福天长人民。但在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预警应急机制不完善,舆情引导队伍不专业,主流媒体导向作用有待加强等。为进一步营造规范、健康、理性、有序的舆论环境,结合我市实际,并参照其它地方的实践经验,我们建议:
一、建立舆情汇集、分析、应急机制。由于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使舆情热点常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并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数以万计民众的共鸣,产生集群效应,这就迫切需要舆情管理部门尽快建立舆情汇集、分析和应急机制。应当包括汇集、预警、应对这三个环节。在舆情汇集环节上,主要依靠各地各部门的信息员,将社会反映特别是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后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时收集上报分析,为党委、政府引导舆论提供可靠依据。在分析环节上,主要对社会舆情和网络舆情的内容、走向、价值观等方面要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对那些正在形成、有可能产生更大范围影响的舆情进行筛选,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舆论走向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在应对环节上,当舆情热点变为现实的舆论危机事件后,有关部门要采取具体行动,控制舆论走向、化解危机、消除不良影响。
二、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我市已经建立的网络信息员队伍,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就运行的效果看,还不够理想,主要是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教育培训有待加强,激励机制还需完善。首先,各部门的领导要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员工作,要精心挑选人员,从那些政治素质好、原则性强、有正义感,善于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干部职工中挑选信息员,确保信息员的素质。其次,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相互交流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不断提高信息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再次,对于信息员考核制度还要进一步细化、完善。信息员工作量应纳入本人的工作职责,以解决信息员的后顾之忧。奖惩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要有实质性的奖惩措施,以激发信息员的工作热情。
三、培养网络舆论领袖。在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要把培养 “网上意见领袖”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意见领袖”是指在传播活动中表现活跃的一小部分人。他们对某方面的事态发展比较关心,比较了解,能够及时向身边公众提供有关信息,并做出相应客观的解释,他们的发言往往影响甚至左右其他网民的看法,并由此引导、控制整个舆论走向。因此要认真培养好网站及其论坛的“意见领袖”,利用这些“意见领袖”来引导舆论。
在舆论领袖培养方面,要更多地关注现有的网上“意见领袖”,使一些已经形成的网络“意见领袖”成为正确舆论的引导者。另一方面要抓紧培育政府网站上“意见领袖”,比如培养一批骨干网络评论员,通过“意见领袖”来引导网络舆情,强化主流意识。
四、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部门分管新闻宣传的同志在接受采访时没有面对媒体的经验,缺乏应对媒体的必要技巧,特别是在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时,不能够在关键时刻及时、有效、正确地引导舆论。因此,建议市、镇及各职能部门,特别是窗口服务行业,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和思想水平,具有较强的文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熟悉网络知识。新闻发言人的职责应当包括向媒体通报可公开传播的信息,接受记者采访,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披露可公开报道的信息。与此同时,还要切实增加市委、市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利用门户网站或市民网络问政平台等形式,拓展党和政府信息传播渠道,以正确的信息占据主流舆论阵地。在今天多元化的大众传播环境里,信息不透明、不公开,极易被群众认为其中“有猫腻”,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特别是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正面的声音如果跟不上,负面信息就会乘虚而入。因此,政府部门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力争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及时通过新闻发言人发出正面声音,做到关键时候不“失语”,使“谣言止于事实”,稳定民众情绪,避免社会的猜测和恐慌。
五、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我们现在的官方媒体对群众的吸引力有所减弱,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大量的篇幅和时间用于政务性、会务性的报道,而忽视了对民生民情的反映,特别是对一些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突发事件,我们往往反应过慢,甚至采取闭口不言的方法,坐失了舆情引导的主动权,引起社会不必要的猜测,也使我们的舆情引导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在舆情引导工作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把舆论导向正常健康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主流媒体要改革创新自我完善,从而更好的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要增强新闻敏感性,善于发现掌握当前社会舆论前沿所关注的热点,对于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大力支持提倡,对于错误的舆论要及时揭露遏制,在维护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中起主导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