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 项永华
河流与城市如同血脉和人体一样密不可分,息息相关,只有保持河流的兴盛,城市才能充满活力,“得水而兴,废水而衰”。我所说的白塔河是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修的新白塔河,全长
白塔河虽然经过几次的综合整治,但现状依然不容乐观。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白塔河存在主要问题有:一是缺乏长远的整体规划,功能单一。我们过去主要考虑的是防洪灌溉的功能,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河道的环境综合整治,对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性。二是城市规划建设重心远离白塔河,南北发展不均衡,沿河两岸的建设混乱无序,存在着违章搭建现象,特别是白塔河北岸城市设施缺失,既影响经济发展,又影响市容市貌。三是沿河两岸企业布局不合理。沿河码头多且布局不合理,工业特别是化工企业以及小作坊等无序布局,导致白塔河的水体被污染,令人堪忧。
现在市区内“两河”改造工程正在实施,红草湖湿地公园以及其它景观建设项目已竣工,这些与白塔河现状形成强烈反差。在城市中有这样一条河,是大自然对这座城市的恩赐。打造黄金水道,加强两岸景观规划建设,维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让这座古老而文明的城市焕发出新的青春,是广大市民对未来白塔河的期盼。为此建议:
一、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建议将白塔河综合规划建设纳入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并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成立白塔河治理规划建设领导组,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规划通过后,领导组依据规划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报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
二、注重白塔河北岸的建设。我市现有城区是在老城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整体布局是依托老城区逐步向南延展,城市政治和文化中心向南市区倾斜。水是万物之源,也是城市的活力所在,纵观世界上的一些被称之为“名都”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兴的,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认识白塔河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性。站在城市科学发展的角度,我认为有必要对白塔河北岸城市建设进行准确定位,制定好发展规划,使城市建设由西进南扩转向南进北扩,最终实现60平方公里建成区的目标。可能有人认为新白塔河以北地势低洼经常受涝,这在以前是这样,但随着高邮湖大堤加固、白塔河治理项目的实施,可以说洪涝之忧根本上解除。现在市政府已经打通了市区南北的中轴线——二凤北路,连接天铜路,架设白塔河第三桥,学府路也即将开工建设,这就为沿河北岸的建设提供了条件。我们可以依据现在的地理条件,着力在北岸田园风光带建设上下功夫。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将良种场、棉种场、民生村、永丰镇作为天长北市区,进行总体规划,以职教大道为纽带将新城区和上泊湖生态农业区,乌龙冲、泥湖两湿地连成一体,形成一条亮丽的都市田园风光带,以彰显天长水乡气韵。
三、认真处理好开发、防洪与航运的关系。处理好开发、防洪与航运的关系,是治理白塔河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认真研究,科学论证,准确定性。
建议注重沿河地带开发与整个城市建设结合,合理布局休闲景点,将市区段迎水面的岸线开辟为步行道,给游人提供更多的亲水机会。建议在红草湖湿地公园建设起点游船码头,西下石梁古街,东到高邮湖风景区,北至古镇龙岗,形成水上一日游的观光线路,这样既丰富了天长的旅游资源,又提升城市形象。在对白塔河的综合治理中,要充分考虑对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恢复河岸水边植物群落与河畔丛林,修建生态河堤,与高邮湖风光带浑然一体。白塔河也是我市水上运输的重要航道,它直通高邮湖,连接长江、大运河。建议在白塔河的治理工程中要将打造黄金水道、提升运载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在规划建设中要合理布局两岸的码头,最终将白塔河建设成为四级以上的黄金水道。在港口建设风格上,一定要和白塔河风景带建设相协调统一。目前正在建设的码头或其它建设,应从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上进行考量,其规划一定要经专家论证和市规委会审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遗憾。为了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我建议对白塔河及两岸的新上建筑项目一律停止审批。此外还要加大城市污水处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使白塔河的水质在短期能达到Ⅳ类水,甚至能达到Ⅱ-Ⅲ类水标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