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第三调研组
根据统一安排,4月22日,市政协第三调研组,在副主席陈茂政、朱承平带领下,对张铺、石梁等8个镇(街道)的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了听取汇报、现场查看、座谈讨论的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张铺、石梁等8个镇(街道)都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工业集中区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全面规划并启动了工业集中区建设,规划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天长街道在市区东北过境公路东侧规划了1.9平方公里的中、小企业集中区。张铺镇在张便路和205国道之间规划建设了800亩的工业集中区,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分三期规划建设。新街镇在其东北部飞龙大道东侧规划建设了3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区,首期规划800亩,计划投资1600万元。郑集镇在集镇东郊、郑关路的南侧规划建设了600余亩的工业集中区,计划投资3000万元。万寿镇分别规划了3平方公里的镇区工业集中区和2平方公里的忠孝园区。石梁镇规划了位于石梁镇2500亩的A工业集中区和位于十八集社区3000亩的B工业集中区。冶山镇的工业集中区分为一期180亩和二期800亩。仁和集镇工业集中区分为仁和洼塘工业集中区和界牌赵庄工业集中区,面积1350亩,计划投资2800万元,同时正在规划新老天秦路之间3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区。
2、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工业集中区所在镇(街道),克服自身财力困难,千方百计加大集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已投入各类资金6.98亿元,工业集中区框架已经拉开,基本达到“三通一平”的标准。天长街道已经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一期180亩的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10万方的垫土工程、
3、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作用显现。工业集中区的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以上集中区所在镇都充分利用工业集中区平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先后共引进项目89个,有48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共引进资金114650万元,到位资金81600万元。天长街道中、小企业工业集中区引资落户12家企业,3家企业边建设边组织生产,2009年实现引资1.5亿元。张铺镇工业集中区入区企业有9家,竣工投产6家,2009年产值1.2亿元,利税850万元,开工建设的三家总投资1.3亿元,到位资金7000万元。万寿镇忠孝园区入驻企业16家,建成投产8家,正在建设的6家。2009年园区企业总产值3.47亿元,入库税金784万元。石梁镇的园区共有39家企业,员工2500余名,2009年共引进市外资金1.5亿元,新上项目1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实现利税3500多万元。仁和集镇工业集中区共引进入园项目投资1.955亿元,建成项目15个,2009年共创造工业产值1.1亿元,实现利税800万元,上交税金320万元。郑集镇工业集中区入区企业5家,建成运营的有3家,2009年总产值5866万元,入库税金242万元。冶山镇园区入驻企业有7家,总投资1.6亿元,已有6家破土动工,预计年底全部投产运营。新街镇园区入驻企业4家,建成运营的1家。
二、存在的问题
1、建设用地矛盾制约工业集中区发展。一是用地指标少。上级部门每年下达我市的计划用地指标非常有限,落实到镇工业集中区的微乎其微,同时通过建设用地置换出的用地指标只按20%的比例分配到项目实施镇,无法满足工业集中区发展和项目引进的需要。二是征地工作难。土地征收过程中涉及村民组土地调整、资金分配矛盾较多,加之农民对土地补偿款、劳力安置费、青苗费和房屋拆迁费等方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惠民与发展结合点难以把握,一方面增加征地难度,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不稳定因素。
2、建设资金问题阻碍工业集中区发展。一是资金投入压力大。为了筑巢引凤,必须做好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由于这些镇的政府财力有限,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难以满足集中区发展的需要。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银行贷款是主要渠道,但为提高资金运营效益,规避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控制越来越严。而相当一部分入驻镇工业集中区的中小企业,由于缺少有效抵押资产,特别是拿不到国有土地使用证的企业,银行不敢对其投放贷款。
3、产业定位模糊影响工业集中区发展。在以上镇工业集中区中,只有万寿镇和郑集镇集中区的产业定位比较明确。郑集镇以文化产业为主,辅以物流、家具轻纺等产业。万寿镇工业集中区的定位是机械制造、造纸包装和磁光电电子行业,其中忠孝集中区以新光源为主,镇区集中区主要特色是万寿机械公司为龙头打造机械制造业。其他集中区由于多种原因尚未确定一个主导发展方向,而且已引进的项目所属行业较为分散,产业关联度不大,缺少有牵动作用的龙头企业,难以形成产业链,企业集群效应难以体现。
三、意见和建议
针对当前我市各镇工业集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
1、建立健全工业集中区的管理机构。工业集中区从筹建、规划、建设、招商到运行,都要牵扯镇(街道)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大量精力。建议市委、市政府在机构、编制、人员等方面给予保证,配备各类专业管理人员,成立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在镇(街道)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协调处理和解决集中区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切实做好指导、规划、管理和服务工作,促进工业集中区的健康快速发展。
2、加快镇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建设。建议市政府制定镇工业集中区的统一规划,把工业集中区的管理和运行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出台有关文件,在资金和政策扶持上给予倾斜。
3、加强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当前,镇(街道)工业集中区只有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努力降低入区企业投资建设成本,才能招到商,引到资。要利用贷款、争取财政贴息或向社会融资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加大集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基础工程建设进度,努力改善投资硬环境,提高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竞争实力。
4、走工业集中区企业集群发展之路。在引入项目时,要改变过去无条件引进、全盘接收的招商方式,尝试进行有选择招商。要明确集中区的产业发展定位,切实改变“抓进篮子就是菜”的观念。要以实现利税增收为目标,着重引进规模大、牵动性强、技术先进的工业类项目,将同类项目引入特定的范围,促使进区入园企业形成集群发展之势,为工业集中区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加快入驻企业项目建设投产进度。市直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创建一流发展环境要求,进一步做好引进项目服务工作,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于新引进项目要促其尽早开工建设,对在建项目要抓其尽快建成投产,对已投产项目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6、大力拓展集中区用地发展空间。要用足用好建设用地置换政策,大力开展土地置换,尽可能扩大土地置换面积。建议市政府提高项目镇置换用地指标返还比例。结合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为镇工业集中区预留出更多发展空间。同时要进一步整合集中区土地资源,对少数长期占用土地“圈而不建”的项目实行依法收回。
7、建立工业集中区企业融资平台。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以采取财政拨出一点、企业自愿拿出一点、社会入股筹集一点的办法,筹集一定数额的资金,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建议市政府牵头,定期筹划召开银企对接会,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限额担保,切实解决工业集中区企业发展融资难题。
8、拓宽全民创业平台。镇(街道)工业集中区和有条件的社区、村,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或招商引资,建设一定面积的廉租标准工业厂房作为创业园,为创业者创业和退镇(街道)入园的小企业发展提供生产经营场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