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史资料 > 天长文史

往事追怀——大跃进中的戴尔珍书记

发布时间:2007-04-28 17:06:50 浏览:4520 次
【字体大小:


                                 瞿  彩    刁天生

    46年前的今天(1958年),大跃进的号角越吹越响,“人们高举三面红旗朝着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跑步前进”,一时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一天等于20年”、“诗画满墙,标语上天”,似乎真的觉得“火车能推,泰山可堆”,让许多人昏昏然而找不着北,加上老天不作美,连续三年降下自然灾害,不仅给刚刚兴起的新中国经济建设以重创,而且使国家和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戴尔珍同志就是在那样一个特殊条件下,奉命来天长担任县委第一书记的,时间是1958年6月。
  笔者当时是县委机关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在机关开会、办公,或是到农村调查研究,都有较多的机会接触戴尔珍同志。在那段极为艰难的岁月里,作为县委书记,如何应对八面来风?如何解除民间疾苦?如何面对干部队伍中潜藏着的复杂思想与情绪?是一件让人左右为难的事。别人可以看书记脸色、照书记“指示”去做,他看谁脸色?上级某些人的脸色和平民百姓的脸色反差太大,可以这样说,那个年代的县委第一书记完全站在风口浪尖上,毫无退路,不论睁着眼睛还是闭着眼睛,都要往前走。
  笔者认为,他是一个标本式的工农干部,是一个跟着党立过战功、带着伤痕从战火硝烟中走过来、对人民大众充满感情的领导干部。他艰苦朴素,吃苦耐劳,他走到农民中间,若不是有人介绍,若不是口音不同,谁也不会把他当作县委书记,充其量是个大队干部。他文化不高,不善论谈,县委开大型会议,他照秘书写的稿子念还感觉很吃力,但他却具有常人难以具备的肚算才能。加减乘除,他都能肚算,再快的珠算也不及,甚至可以跟现代化的计算机相媲美。不论是生产队、大队,从亩产、总产到人均分配,还是上河民工从劳力、工时到土方总数,你报完了,他得数也出来了,而且准确无误。那时,县委机关工作人员中对他有“两怕”:一怕跟戴书记下乡。他下乡骑一辆加重自行车,大路能骑,小路能骑,坷坷坎坎从来难不住他,尤其是遇到田缺子,他能不下车两手一拎车龙头,屁股一抬,脚一蹬就稳稳地过去了,而我们每每需下车再上车,很难赶上他的速度,心里总难免忐忑;二怕算帐。他肚算那么快,我们望尘莫及,他虽不批评哪个人,可跟着他的人难免尴尬。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戴尔珍内心深处充满着矛盾也极端无奈。大跃进的第二个年头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笔者随他到一个公社去检查工作。公社的党委书记向戴尔珍详细汇报他们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规划以及办好公共食堂的经验,侃侃而谈,长篇大论。笔者只觉得笔头太慢跟不上,而戴尔珍同志打开本子,不但一个字没记,脸色反而越来越凝重,叫人难以捉摸。那位公社书记介绍过后又兴致勃勃地带我们去看精心绘制的、有关未来畅想的巨幅彩图,那可真是梦幻般的农村生活图景,似乎令人振奋。可是戴尔珍同志显得非常淡漠,笔者也感到一丝困惑和惆怅。他像看一出平淡无奇的戏,既不鼓掌,也不叫好,又不说三道四。直到回县委机关后,他才把笔者叫到办公室,果断地说:“他们那个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规划暂不要报道,也不要张扬。”又问:“你们看到的另一幅图画,一节火车拉一只玉米棒,是我们的火车太小呢,还是那只玉米棒太大了呢?”此刻,戴尔珍同志的心情似乎让我们有所领悟……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接触的增多,我们感到戴尔珍同志既唯实又不得不唯上。
  记得大跃进风头正劲的一个秋日,我们随他到高邮湖边一个生产队去调查秋季粮食产量,一个年轻的生产队长汇报他们队500亩土地,平均亩产1万斤,秋后可收获500万斤稻谷。戴书记问他们队有多少人口,那个队长回答说120人,戴尔珍同志说:“按照你报的数字,你们队今年每人可摊41666斤,卖一半给国家,每人还拥有2万多斤,每人每年食用1000斤,足够吃20年的,大家可以睡20年觉,你这个生产队长也好休息了,简直胡扯!”这件事,令我们触动很大,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他实事求是的一面。
  可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又不得不唯上。1960年秋,蚌埠专区来了一位领导,戴尔珍陪他跑了几个公社。这位上级只爱听喜,不愿听忧,向他汇报形势大好者受表扬,提出困难者挨熊,有的当场丢官。更有甚者,当他们来到大通公社粮站(当时叫粮食科),那位领导看到粮站场地上因散落的零星稻谷,经过连阴后长出稻秧子,勃然大怒,立刻叫来站长江文正,指责他失职,属严重破坏行为。不容分辩,当场宣布将他逮捕,随行人等皆目瞪口呆。县委书记戴尔珍也勉强附和,不敢说半个不字,替他讲半点人情,眼睁睁地看着粮站站长被关进公安局大牢。第二天开常委扩大会,戴尔珍向那位上级领导汇报工作,会场上的空气几乎凝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边听戴尔珍汇报边做记录,若听到那个上级领导提一个问题,甚至“嗯”一声,戴尔珍同志都有大难临头之感。笔者亲眼看到戴尔珍两腿发抖,连手中的那份印满阿拉伯数字的表格都抖得飒飒作响……此时此刻,笔者的同情和怜悯之情油然而生,若不亲见,很难置信,这大概就叫官大一级压死人吧?由此笔者暗想:这位盛气凌人的上级,若碰到和他自己一样作风不民主的上级时,又将如何?
  戴尔珍同志在天长担任第一书记期间,除了开会、常委们集体活动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层调查研究,访贫问苦,尤其在那最困难的60年,他的心全悬在农民兄弟的衣食问题上。他曾这样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党经过几十年浴血奋战,就是为了劳苦大众,为了他们的生存、生活,为他们争民主、争自由,进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让人民大众过上幸福生活。可是,弄成今天这个样子,许多人连肚子都吃不饱,糠菜半年粮,甚至还有人活活饿死,我作为一个县委书记、一个共产党员,良心能平、能安吗?”
  有一次笔者和戴尔珍同志一块到石梁公社蔡河大队栗树庄去检查灾情,和一个姓赵的农民谈如何度过面临的灾荒,他问老赵:“光吃瓜菜,真能熬得过去吗?”老赵已很虚弱,老实告诉他:“光吃青菜,时间一长是难以保命的,没有大米,弄点皮糠和在一起煮要好些。”老赵还说:“煮青菜先得把绿水挤干,否则容易生浮肿病……”。没过几天,我们和戴尔珍同志又一次到老赵家,不见了老赵,只见他的一个儿子斜倚在门边晒太阳,样子非常难看。当我们问起老赵时,他儿子老半天才艰难地抬起手,指着南方的一块荒地说:“他走了,在那儿。”戴尔珍同志潸然泪下。
  戴尔珍在天长任县委第一书记期间,正遇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虽未留下多少令人称道的业绩,可他却把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高尚人格,尤其是对人民群众那份朴实、真诚和廉洁奉公的精神,永远留在了天长人民的心中。在那个特殊年代里,县委书记戴尔珍是何等艰难,笔者难以全部描绘,在此只能记录一段真实的往事。让我们不要轻易忘记昨天,加倍珍惜今天,满怀信心地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艾思 供图)
     (作者分别为原市乡镇企业局副局长、原天长供销学校副校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