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长市广陵街道天福社区,一处涉及居民组历史遗留土地界址的纠纷持续了多年。因当年该居民组征地距今已达30年,相关知情人对细节记忆模糊,土地登记资料又保管缺失,土地权属一直没有定论。土地边界模糊问题长期引发邻里冲突,甚至影响市重点民生项目实施。
近日,住该街道市政协委员主动介入,依托“广协商·‘陵’距离”服务品牌,组织政协委员、熟悉情况的老同志等组成工作组,通过“现场踏勘+民主协商”模式,求同存异,促使居民组居民代表达成了“以现存协议合同为基准,居民组意见为补充,评估标准合规前提下最大化”的调解方案。
“没想到拖了这么多年的事,还是政协委员帮助下,给了我们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补偿!”据悉,纠纷化解后,涉事地块已顺利纳入城市改造停车场建设项目。市政协委员马昌喜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委员进网格”行动,让“问题在网格发现、矛盾在网格化解”成为新常态。
该典型案例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天长的实践创新。街道政协委员以“钉钉子”精神攻克历史顽疾,既彰显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也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天长样本”。
本报通讯员 刘世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