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不断推进,万千美丽乡村得以造就,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和美乡村的建设不仅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升,更需要物质文明的保驾护航,因此,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电力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之一,承载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重要任务,而这些电力、通信等设施都需要架杆设线才能连通使用,所以在田间地头、村道路旁这些杆线都随处可见。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市正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小田并大田、田块成方”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但是各种杆线遍布田间地头,给成片农田的生产、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机械化作业带来诸多不便,整治“农网”杆线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和美乡村并不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的有机融合,必须采取“软件、硬件同步推进”的方略。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农网”杆线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配套陈旧,影响生产效率。现在农村大部分电力、通信杆线是上世纪80、90年代建设的,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原有装机容量已不满足现有生产生活需要,“农网”配套设施也不断老化,而且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包含新建配套电灌站、更新改造原有电灌站和改变原有渠系等建设项目,新建项目在政策、技术层面得到了大力支撑,但供田间生产使用的电力杆线配套仍需要逐步实施到位。
二、点位无序,影响镇容村貌。缺乏统筹布局和规划管理,各种电力、通信杆线随机、错乱的交织矗立在田间地头。尤其以江淮风景道沿线为甚,江淮风景道是我市重点打造的文化旅游景观道,然而在江淮风景道沿线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电力、通信杆线未得到有效整治,不仅影响江淮风景道的整体形象界面,而且也阻碍镇容村貌的整体提升。
三、占位农田,影响生产安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是对项目区内的不规整田块进行平整,小田并大田、高、低田块平整之后,项目区内电力、通信杆线仍留在原处,形成高达2-3米左右的高土方堆,严重影响田间作业的耕作效率及群众生产的安全。
为此建议:
一、依托科学统筹,优化点位布局。设计单位在对电力杆线进行统筹布局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以农田为底图、立足眼下、着力未来,结合短期和长期的规划布局对基础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为新时代新农村的生产生活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
二、主管部门牵头,合理整治乱象。主动加大对农村不合理杆线摸排调查的力度,专人负责,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内倾斜、断裂、高土方堆、横七竖八、错乱交织等危险、废弃、悬空断头、设置不合理的线杆作为重点。对摸排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建立台账,统筹协调杆线主管部门进行治理,不断提升镇容村貌。
三、强化管护工作,提供农网保障。建议供电部门技术人员做好日常维护和管理,室外的作业操作应规范有序,建立日常巡查维护机制,对留用的架空线缆、线杆和其他设施设备加强维护管理,对不合理的杆线及时汇总整治,不断提升通信、电力杆线管护水平,形成长效机制,久久为功,保障农村生活、农业生产安全有序,筑牢安全屏障。
四、加大农电投入,深化配套设施。建议供电部门在农网项目建设中增加资金投入,依托农业农村部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行精准对接,填补项目区内农业设施用电的配套设施的空白,电力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后,线路基础升级改造能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力赋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