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提案工作

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4-30 09:25:00 作者:网站管理员 浏览:10359 次
【字体大小:

民营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集聚科技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不少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激起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热情。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全国工商联等八部门于2023年11月27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中指出,将“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重点领域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有:

一、创新意识不足,企业研发能力弱。目前我市主要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企业产品主要还是采用模仿、跟随、改型等较低层次的产品创新模式,缺乏核心技术,研发投入较低,没有建立高效的创新机制和研发管理体系。

二、产学研融合不深,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取得产学研结合的信息渠道比较分散,信息网络不畅通,企业、高校与政府三方缺乏一个有效协作机制。

三、专利成果转化产出低,产业层次低。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是较为复杂的过程,在专利技术转化投入过程中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经费等,同时专利技术转化过程中潜在风险、不稳定因素较多,导致企业专利技术转化率低,不能形成新的产业生产力。

四、技术创新人才匮乏,制约企业发展的后劲。目前我市中小企业,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缺乏意识,还处在只满足日常生产需要。企业中高级技术人员不多,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带头人,使企业创新力不足。

为此建议:

一、把建设研发机构,作为助推民企高质量发展的新加速器。引导企业改变“重规模轻创新”的发展思路,强化研发机构在服务企业创新、支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科技人员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制定促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相关政策,对有关部门认定的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给予相应的财政配套资金支持;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健全财政性科技研发投入机制,发挥银行融资功能,为研发机构创新提供金融支持;发挥创新激励机制在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对研发机构、研发成果以及购买专利的企业进行表彰奖励。

二、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增进民企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政府应广泛组织产学研对接交流活动,鼓励民企同高校、科研院所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科技合作关系。对高校成果信息进行挖掘、筛选、评估和分类,形成一批符合天长产业发展需求的“科技成果包”;探索共建技术中心、实验室,联合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的合作模式;加大企业对高校科研工作的资金投入,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企业和产品的档次;依托院校人才优势,通过“引智、借智”的方式引进技术,引进成果,加大高端人才队伍储备,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

三、把促进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作为畅通民企高质量发展的渠道。采取政府搭台、市场参与的模式,建立高校、政府、企业三方成果转化交流网络平台;利用技术转移机构做“润滑剂”,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支持民企买断科技成果,政府按技术交易额给予一定的补助;通过“技术难题招标”的形式,集众智、解难题,让科技成果转化“活起来”。

四、把引进技术创新人才,作为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政府要引导企业开发新技术、涉足新领域、推出新产品,形成新产业;支持民营企业持续开展企业职工培训、校企合作培训、技能人才评价、职业技能竞赛等,按规定给予政策补贴,为民营企业培育培养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支持民营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智力助企、科技兴企、爱心惠企等多种形式,推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