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提案工作

天长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主动作为 优化服务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发布时间:2024-04-29 09:37:35 作者:网站管理员 浏览:270 次
【字体大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紧紧围绕奋力推动就业创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采取多项举措,不断优化就业结构,有效缓解了就业结构性矛盾。我市就业创业工作连续多年位列滁州市各县(市、区)第一。

虽然我市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

竞争优势还不够明显。我市比邻南京、上海等先进发达地区,人才政策、薪资福利等软实力相对优势不足,人力资源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端人才“招不足”。我市2022年、2023年分别计划引进紧缺教育人才11名、25名,但实际只招录到8人、16人。二是一线技工“留不住”。天长市高级技工学校每年向某镇民营企业输送毕业生一二百人,最终留住率不足10%,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留人难”现象。三是高校毕业生“不愿回”。据教体、人社等部门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2019年天长市高校学生录取人数为1.77万人,2020年以来回天长就业参保的大学生共2089人,回天就业率仅11.79%。

信息归集还不够全面。目前就业信息系统仅限于对就业状态、员工培训、职业补贴等简单数据归集,缺少对全市劳动者学历、就业经历、技能水平、职业需求等完整信息统计。尤其是没有做到实时掌握天长籍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人力资源信息归集不全,导致无法深入分析本地人力资源基本状况,无法根据需求精准挖掘各类人才,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不够高。

实用性人才培养还存在短板。随着我市六大产业链逐渐形成,链上企业对于实用性人才的迫切需求日益显现。目前,天长市高级技工学校、工业学校作为本地实用性人才主要输出源,实用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还不够强。一是课程设置与产业链需求匹配度不高;二是技能型师资无法适应和满足产教融合发展的实际需求;三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进度缓慢。为此,我们建议:

一、制定更加可行的激励政策。我市工业企业已达8800户,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3%。人才资源在实现工业强市的目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我们要充分结合天长实际,制定普及面广、惠及群体多的人才政策,增加对一线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建议设置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带高徒”等人才项目,并配套相对应的保障经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健全人才评价机制,畅通人才晋升渠道。对于通过各种途径选拔出的优秀匠人,应在就医、就学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从而提升技能人才的荣誉感、获得感,为“学技能、用技能”营造良好氛围。

二、搭建更加完善的信息共享就业平台。建立完善人力资源调查制度,实现部门间数据信息共享,全面掌握天长籍高校毕业生基本信息。建议由人才办牵头,联合教体局、人社局、团市委等相关部门,搭建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平台。由教体局整理天长籍在外就学人员信息,人才办提供高校毕业生在外就业创业信息,人社部门收集汇总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定期向当年高校毕业生推送天长就业信息和引才政策。每年暑假、春节,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可联合开展返乡高校毕业生求职对接会,促进天长籍高校毕业生留在家乡就业、创业,帮助企业解决技能型人才需求。

三、打造更加实用的职业技术教育。首要任务是在“十四五”期间,争取天长市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技师学院。从师资队伍、基础设施、课程设置等全方位提升办学质量,为天长市“3+3”产业链培养实用性人才。一方面是打造公共实训基地,面向企业一线技术工人开展实训服务,为企业员工稳定上岗就业打牢基础。另一方面是提升技能型师资力量,采取招引和聘用相结合的模式,构建学校与企业师资共享通道。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参与企业技改和生产,支持企业能工巧匠参与学校教学。进一步加深产教融合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在稳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提升更加高效的为企服务能力。企业是稳定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主渠道,建议为企服务要更加注重企业发展需求。一是帮助企业构建更加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通过“诊千企、优环境、促和谐”等活动,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模式,深入探索和发现企业的劳动关系问题,帮助找到破解之策。二是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支持产业龙头企业申报技能水平评价资格,形成全链条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竞赛、评价等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