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全市“交通一体化发展”工作的视察报告
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8月初,市政协副主席赵森华带领部分政协委员视察我市“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工作。视察组实地察看了汊涧交通运输综合服务站、滁天高速天长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我市“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工作情况介绍。在此基础上,委员们就如何更好推进我市“交通一体化发展”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积极融入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超前谋划交通项目,加快省道和县乡公路建设,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建设“航道上的天长”。33公里的白塔河航道疏浚工程于2021年12月份完工,具备四级航道标准。同时积极推进高邮境内运西闸改造,努力打造水清岸绿的“黄金水道”,实现通江达海。建设“翅膀上的天长”。天长通用机场项目已列入《安徽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9-2035年)》,通过民航、空军批复,正式签署军地框架合作协议。建设“轨道上的天长”。宁淮高铁天长段完成初步设计批复和高铁站房实施方案专家评审;宁天城际二期项目列入《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滁天扬城际铁路项目纳入《安徽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滁州市“十四五”规划。建设“高速上的天长”。滁天高速项目预计今年10月通车运行;金天仪高速项目已完成初步投资方案;宿扬高速南、北互通项目正在开展工可报告编制及土地预审报批工作。建设“村路上的天长”。“十三五”期间,我市投入近20亿元,改造升级县乡公路380多公里、村级道路1400多公里、危桥36座,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迈入新阶段,荣获“安徽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同时被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推荐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单位。
(二)打造交通运输一体化。在做好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坚持规划引领。围绕争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编制发展规划,全市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交车率达100%,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水平达5A级。深耕节点建设。开通天长至万寿、大圹,铜城至安乐等六条客货邮融合示范运营线路。完成汊涧、铜城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升级改造,新建秦栏、石梁综合服务站。建成1个县级电商物流园、14个镇级综合服务站、174个村级综合服务点,形成市镇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开通特色公交。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票价统一降到2元以下,实行6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现役军人、三十年教龄以上退休教师等群体免费乘车政策。实现全国200多个联网城市交通一卡通行。推出“天长一日游”旅游公交、毗邻省际公交和镇内微循环公交线路。
虽然,我市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土地指标受限、项目审批流程长、跨省合作项目推进协调难等问题和困难。
二、意见建议
(一)加大项目对接力度。加大与省、滁州市及江苏省有关部门的对接力度和频次,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谋划推进、立项审批等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议,加快推进金天仪高速、宁淮高铁、宁天城际铁路二期、白塔河航道升级、运西船闸改造等跨省合作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早日实施、早日建成落地。
(二)强化要素保障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统筹要素保障,加强各方的协同合作,同推进,齐发力。在空间布局上,要把握好时间节点,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修编调整、土地增减挂钩等综合施策,保障土地供给优先审批。在资金投入上,要进一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对上努力“争资”,对内优先保障,积极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培养、引进一批新时代交通事业的实用人才、科技人才,为交通强市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三)加强通行品质提升。进一步提升交通通行能力、通行品质和安全服务水平,做好道路养护和公路绿化,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标识标牌、公交站亭建设等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标志标线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重点路段养护与管理,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增加公交客运班次,提升运营能力。进一步完善城区路网,打通“断头路”,逐步对城区道路进行升级改造,有序推进道路黑色化提升和机非分离,规范管理,提升形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