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疫情防控工作的视察报告

发布时间:2021-12-03 00:00:00 浏览:13671 次
【字体大小:

自7月份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严格落实滁州市“十严十抓十起来”疫情防控要求,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截至目前,我市没有一例新冠病例发生,疫情防控万无一失,守住了滁州的“东大门”。

一、基本情况

1.政治站位高。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全民发动,严防死守,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对滁州乃至安徽的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体现了紧急状态下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变能力,体观了新时期社会治理能力及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夯实了社会管理基础,煅炼了干部队伍,积累了基层治理的经验。

2.动员部署快。针对疫情形势,第一时间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部署工作,落实责任。及时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扬州等中高风险地区来(返)天长人员管控工作的通告》《致扬州等中高风险地区返天人员一封信》,劝导我市在外人员非必要不返乡。截至目前,已劝导南京、扬州、淮安等涉疫地区41983名天长人留在当地。发布《自觉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倡议书》,从个人防护、服从管理、接种疫苗、志愿服务等方面进行倡议。倡议以来,共接收防疫志愿报名3000余人,取消各类聚餐酒席100余场,疫苗接种人数46万多人。发布《关于疫情防控风险人员有奖举报公告》,张贴于全市109个小区出入口,设置17个镇街举报电话,发动群众对从中高风险地区返乡未报告、隔离期间私自外出、参加聚集活动等违规行为进行有奖举报。目前,共接到群众举报线索1900余条,均已组织实地核查处理。

3.防控措施实。采取网格化摸排、大数据信息追踪等多种方式,全面排查中高风险地区来(返)天人员、准确掌握返乡人员底数,严格落实集中隔离、居家隔离、核酸检测等管控措施。在沿苏高速路口、国省干线公路、县乡村道设置交通查验点49个,抽调公安、交通、卫健部门和乡镇人员1380人参与24小时值勤查验。城市社区108个无物业小区设立防疫卡口201个,抽调市直单位、街道、社区人员做好重点人群排查、测温验码、文明劝导工作。全市大型会议、大型活动、各类线下培训、宗教活动、体育健身场所、文化场馆、个体诊所以及影院等一律关停,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住院病区实行全封闭管理。在滁州市率先启用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对所有进入我市的进口冷链食品一律先行运抵集中监管仓,落实“批批覆盖、件件检测”要求,构建“人物同防链”。

4.战疫堡垒坚。下大力投入,及时新建了滁州县级唯一移动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市人民医院新建了发热门诊楼和感染科病房,位居滁州市县级医院前列。根据省、滁州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分批次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演练。对毗邻南京、扬州、淮安的镇先行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其次对重点人群进行全员核酸检测,累计检测471344人,全部为阴性。设集中隔离点5个、隔离房间500个并严格按要求做好集中隔离场所规范化设置,对来自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一律实施集中隔离,疫情爆发以来到8月22日,我市共落实集中隔离 447人,目前正在隔离26人。围绕我市49.1万人接种目标,做好“一老一小”等群体接种服务,确保“应接尽接”,目前共设立22个新冠疫苗接种点,具备单日最大接种3.5万剂次的接种能力。截至8月21日,全市461361人已接种第一剂次,完成率达94.16%,位列滁州第一。建立齐抓共管工作机制,慎终如始守住院感防控这根红线。

二、存在问题

1.极少数群众公共卫生危机意识淡薄。少数群众自我防护意识不强,进出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主动扫码、测温的意识缺乏,有的甚至从中高风险地区回来不主动报备。居家隔离配合不够到位;疫苗接种积极性不高;少数人对交通管制存在抵触情绪,有的擅自出行或逃避交通管制。

2.极少数基层医院对“院感”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院领导与普通职工认识上的不平衡、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认识上的不平衡,缺乏有效的责任机制。

3.防控单位和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卫健等系统人员偏紧。城市社区居委会及村两委承担宣传发动、摸底调查、组织疫苗接种和安排、跟踪、服务居家隔离等项具体工作,人员长时间超负荷劳动,工作压力大。少数防控人员出现松懈麻痹,管控措施出现弱化情况。

4.经费保障机制需进一步理顺。各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中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医院业务量均不同程度下降,医疗机构和人员的经费保障受到一定影响;卫健、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以及社区居委会(村两委)一线防控人员加班加点,缺乏相应的工作和生活补贴。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疫情防控长期性反复性的认识。要统一思想认识,做好与病毒长期作战的准备,不能放松警惕。要深刻认识前期取得的成绩,是我们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管控手段的结果,不是运气,是实实在在工作换来的成果,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松懈、麻痹、侥幸。要建立长效机制,对各地各责任单位严格落实责任,严格考核,严格奖惩。要扎实开展住户就业和居住信息摸底登记工作,为今后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坚实基础。

2.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上级疫情防控要求,结合实际,缺什么补什么,特别是市人民医院传染病房床位仍不达标的问题,要适时规划建设我市传染病房(医院)。对隔离点建设要着眼平战结合,严格隔离点建设标准。同时注重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高标准、分步骤建设乡镇卫生院。

3.进一步关心一线医护和城市社区(村两委)工作人员。逐步提高一线医护人员特别是镇村医护人员以及社区工作者的经济收入,明确疫情防控期间的合理补助标准和经费来源。按上级有关法规和文件精神,充实和加强一线镇村医护力量,配齐(村)社区工作人员,逐步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并完善正常增长机制。大力表彰奖励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人员。

4.进一步理顺疫情防控经费保障机制。结合各单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承担的任务量,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实际情况,建议市委、市政府及时研究和落实疫情防控经费保障,调整年度财政预算,加大对疫情防控的投入,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

5.进一步加强市区老旧小区改造。鉴于市区老旧小区尚末完成全面改造,且有相当数量的小区无物业管理,给城市管理特别是疫情防控带来难度,建议明确责任单位,落实工作责任,争取用2-3年的时间,基本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