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分局关于对(2020)1号提案的答复
案 由:综合整治污染源,让白塔河水更清澈
提 案 人: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主办单位:市生态环境分局
答复时间:2020年8月4日
答复内容:贵委提出的“综合整治污染源,让白塔河水更清澈”提案已交我单位办理,现答复如下:
关于《综合整治污染源,让白塔河水更清澈》的提案所提出的建议,对白塔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住建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持续实施截污纳管,降低入河排污量
(一)开展城区现状管网排查整治。市住建局、重点工程管理处委托专业机构,启动了天长市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管网调查及改造初步方案设计项目。主要是对城区和城乡结合部13条水体沿河排口,雨、污管网混接、错接现象进行调查并形成可靠、详实、全面的排查报告,实施沿滨河公园污水主干网修复、疏通,建设路合流箱涵改造、初期雨水调蓄设置,天康大道以南收水范围分流截流,天发广场区域污水分流改造,棉种场排灌渠等区域污水收集等工程。目前,排查工作已完成,正在编制施工图设计招标文件,计划到2021年底完成老城区管网改造。
(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是实施11个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各项指标执行达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水质进行在线监控,污泥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二是启动东市区污水处理厂(3万吨/日)新建工程,收水范围为东市区约9.93平方公里、城北区东片区(永丰镇)约2.92平方公里范围内污水以及安徽兆隆纸业有限公司的污水,采用EPCO方式,出水水质达准Ⅳ类标准,目前已挂网招标。三是实施天长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程,其中提标改造工程总投资6800万元,目前已开工,预计2020年底完工;尾水湿地工程总投资8000万元,预计2021年9月底完工。四是启动高新区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目前已完成初步技术方案编制,预计2021年10月底完工。
(三)开展黑臭水体整治。2019年投资约4000万元对合群河2.8km、银定河1.7km范围内河道进行清淤,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共新建顶管DN800污水干管3144m、改建截污井43座,种植水生植物40000㎡等,到2019年12月底该工程已完工并通过了竣工验收。虽然水体黑臭消除,但由于雨污分流尚不彻底,雨季溢流现象比较严重,同时合群河河口距国控断面仅1.8公里,对水质达标工作影响较大,目前,正持续对合群河周边进一步排查污染源,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
(四)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根据《关于印发滁州市生态环境局“坚守断面保碧水”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市生态环境分局制定了“坚守断面保碧水”入河排污口及污染源排查包保分工表,成立4个包保组,全员参与对各包保区域进行地毯式排查。目前白塔河干流初步排查出69个入河排口(各类型排灌涵闸、沟渠),其余各支流共排查出36个入河排污口。目前,问题清单已交办,各责任单位按照“一口一策”要求对存在问题的入河排污口逐一制定整治方案,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整治。
二、深入开展工业污染排查,打击涉水违法行为
(一)强化工业企业监管。对白塔河沿岸29家重点涉水企业常态化开展检查。严格落实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制度,对涉水企业做到依规抽查、依法监管到位;借助在线监控系统,对涉水重点企业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管;针对信访举报和日常掌握的违法线索,有针对性开展节假日突击检查、夜间执法,严厉打击涉水企业偷排、超排等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已开展日常及突击检查百余次,并对永丰镇及高新区3家企业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二)开展高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完成高新区涉水企业“三个全覆盖”。目前,已完成高新区22家涉水企业安装视频监控装置,其中7家重点企业安装水质在线监测设备。二是是开展污水管网问题排查整治。目前高新区“环保管家”项目已完成招标,已开展排查工作;经三路、经四路、经五路、天汊路等区域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及经十一路污水管道改建工程正在建设中。
三、大力发展绿色种养,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一)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在白塔河流域范围内实施农田“稻麦绿色高产高效示范”项目,有效保护水体水质,提升农产品品质,促进农民增收。超前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利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推行精准科学施药,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配方肥、缓控释肥,推广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全市化肥利用率达39%,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药剂、性诱剂、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使用率达80%以上,并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二)推进畜禽养殖企业搬迁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禁养区内畜禽养殖企业已全部关闭搬迁,确保白塔河干流沿线1公里内、饮用水源取水口2公里范围无圈舍规模家禽养殖。加强属地管理,杜绝畜禽粪污对水体污染,开展规模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
(三)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农田试点。市农业农村局在釜山水库天长境内二级保护区内汊涧镇漂牌村的大坝队、蔡洼队、九里队和栗树队700亩左右的农田开展实施“绿色高产高效”试点项目,釜山水库水源地300亩水稻农田种植每亩减少化肥使用量0.21公斤,合计减少63公斤。在水稻病虫防治过程中,使用生物农药,300亩水稻种植共减少使用普通农药24公斤。
四、推进河道综合治理,改善水生态
(一)开展白塔河河道综合治理。2018年我市投资1.1亿元开展白塔河综合治理工程并列入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之一, 2019年总投资4670万元开展白塔河上段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河道清淤、堤防加固、穿堤建筑物拆除重建、新建堤顶砼、生态绿化等建设内容,放大治水效应,收获更多社会、经济效益。随着工程陆续完工,沿河环境面貌极大改善,优美的生态景观切实提升两岸居民的宜居水平。
(二)开展“清四乱”专项整治。制定《天长市“清四乱”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解决河湖管理保护中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突出问题。1、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市水利局联合市城管执法局和天长街道组建联合执法队伍,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10人次、工人75人次和工程器械15辆次,清理白塔河(城区段)和川桥河(城区段)种植蔬菜、固体废物和搭建棚户等“四乱”。累计清理河道长度8km,种植100余处,棚户30余处,固体废物45余处,拖运垃圾70余车。2、镇街包保负责。沿白塔河5个镇街实行包保负责制度,镇村两级河长不定期巡查河道,确保河道内种植和垃圾清理后不反弹。3、常态化管护。市水利局组建白塔河和川桥河“清四乱”工作队伍,定期巡查河道,清理沿河种植及垃圾;组织保洁船常态化清理白塔河(城区段)和川桥河(城区段)水面漂浮物及垃圾。基本消除白塔河河道内种植蔬菜,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堆放垃圾、固体废物等行为。
(三)推进滩涂湿地工程。利用白塔河国控断面北岸现有滩涂及南岸鱼塘等土地,因地制宜,构建天然湿地循环系统,对白塔河水进行“体外循环”处理,进一步提升水质,已完成初步方案编制。
五、加强水源保护,保障生态基流
(一)开展水源地保护规范化建设。2018年,经市政府研究,由市财政投资1600多万元,开展釜山水库水源地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建设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应急指挥中心、水质自动监测站、视频监控等,该项目为全省、全国首个水源地综合性管理平台,该项目的建设能够更快速、更全面、更有效、更智慧地反映釜山水库环境质量状况,提升水质。目前应急监控指挥中心主体已经建成并验收,整体工程预计8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实施釜山水库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编制了《天长市釜山水库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规划》,在釜山水库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内开展了天长市釜山水库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营造水源涵养林、采用水生生物等进行水质净化和生态保护。目前水库南岸已建成水源涵养林540亩,水库北岸涵养林及库滨缓冲隔离带涵养林已开展项目区土地整理工作,隔离沟建设已基本结束,隔离网已安装1000米,隔离带植树已植1000米,计划11月底完工。
(三)逐步取消水库人工养殖。2019年10月1日,釜山水库提前终止水库人工养殖合同,加强水质管控。时湾水库养殖合同2022年4月到期,届时将禁止人工养殖。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快编制白塔河流域污染治理方案。已邀请省环科院专家近期来我市对白塔河流域污染进行全面排查分析,编制治理方案,将白塔河治理工作向支流延伸,实现白塔河水质有效改善。
二是制定白塔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按照“受益者补偿、损害者赔偿、保护者受偿”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市生态环境部门制定了白塔河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三是强化水质监测预警。目前,对白塔河干流4个重点水质监测断面、10个支流水质监测断面及37个入河排污口监测点开展常态化监测;对异常指标开展加密监测,动态掌握重点支流和重要点位水质,及时查找数据异常原因。积极申报各级项目资金,用于加快建设白塔河流域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做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
白塔河的治理不会一蹴而就,面对难题,需要迎难而上、只争朝夕,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更需要全民参与。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精准发力、久久为功的不懈努力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监督支持下,“天蓝地绿、水清城靓”的生态环境一定会越来越美,“生态天长、美丽天长”的城市品牌一定会越来越响!
以上办理情况不尽全面,工作不当之处恳请您的理解。“综合整治污染源,让白塔河水更清澈”离不开市政协和各位委员的关注、信任和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衷心希望能继续得到市政协和各位委员的关心和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