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提案
提案字(2017)51号
案 由:关于完善美好乡村管理机制,巩固建设成果的建议
提案人:张会玉
内 容:
近年来,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美好乡村建设,一些乡村村庄变美了、基础设施变好了、环境变优了,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美好乡村建设已深入人心。但美好乡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载体,在后续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镇、村把建设当作一项阶段性的工作任务,重整治、轻管理,已不同程度出现基础设施建后管理不到位,脏、乱、差现象回潮。如不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机制,必将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
二是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美好乡村建设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存在政府在干、农民在看的现象。甚至有少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生活陋习依然存在,利字当头,我行我素,乱搭、乱建、乱堆较突出。
三是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广。村庄环境改善的同时,农民口袋子是否能鼓起来尤为重要。如何做到安居和乐业并重发展,切实促进农民增收发家致富才是核心问题。
为此建议:
(一)完善管理机制是关键。要注重完善建设后的维护管理机制,从组织和制度上建立长效机制,形成“镇指导、村组管理、农户管护”的管理链条。一是要建立管护责任。非公共场所的设施等由村民自己养护、建设和管理等,实行“门前四包”,户户签订管护责任书,严格执行和落实责任书中规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认真兑现承诺,做到奖优罚劣,褒贬分明。公共场所的设施等由美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理事会清洁、养护、维修、建设和管理等;二是要建立考评机制。各镇政府、村委会要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比。将美好乡村建设后续管理作为常规性工作,强化日常性督查管理,并纳入各乡镇千分制考核管理;设立文明户家庭创建动态管理机制牌。三是要建立健全环卫保洁机制。及时建立健全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的管护制度和村庄保洁长效管理制度。对外积极探索以市场化方式建立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环境卫生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加大资金投入是保障。美好乡村后续管理需要一定的管护费用,用于管理人员的日常补助和部分设施的更新补修。村级运转经费比较紧张,所以,要尽可能地建立一种管理经费保障机制,从市到镇,从村到户,都有责任,采取市财政拨一点、镇财政补一点、村里挤一点、农户集一点的办法,用不多的资金来保证管护工作的正常运转。管护人员既有按照村组规定的轮流替换,也要有义务管理员,更要有长期负责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对于专兼职人员,给予适当的物资资金补助,同时也明确职责任务,确保其认真负责、管护到位。
(三)培育产业发展是动力。美好乡村建设的宗旨就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如果不突出和强调农民的幸福安居,就谈不上真正的美好乡村建设。因此,市委市政府在建设美好乡村,除了要考虑宜居的问题外,还要在宜业、宜游方面下功夫,在产业发展、致富增收上动脑筋,变“资源”为“效益”;变“输血”为“造血”。
(四)改善村风民风是基础。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宣传引导工作,让全体村民深刻地认识到美好乡村建设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自己的事情。建设靠大家、发展靠大家,管理更离不开大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村民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参与中提高认识,在参与中转变观念,在参与中树立意识,变“要我管”为“我要管”,使美好乡村建设后续管理成为全体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目前市委市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后续管理问题已经有所重视,但还缺少具体的方法措施。希望市委市政府责成相关部门制定具体管护制度,出台具体方法措施,让美丽乡村真正实现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
审查意见:市美丽办主办,各镇(街)会同办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