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烈士陵园建于上世纪70年代,占地80多亩,1999年获批省级烈士陵园。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烈士陵园位置由过去的城郊转变为现在的城市核心部位。为改善烈士陵园环境,提升红色文化基地形象,弘扬正能量,市政府结合城市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需要,将烈士陵园园林化改造工作,列入今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目前,陵园内及周边扩展区域,相关征迁工作已完成,周边配套的停车场已初步建成,完成了近200个停车位及场内道路基层施工,其余工程项目已招标。
委员们认为,虽然项目稳步推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整体项目实施进度不快。到目前为止,主体工程施工单位尚未明确,还未开工建设。二是烈士事迹展列馆设计方案未定。该馆建设规模未定,馆内设计方案也无法跟进,致使该项目可能跨年度实施。三是原始资料征集困难较大。展列馆建成后,需要补充相关革命烈士事迹资料,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所存不多,当年的实物资料更是稀少,征集起来十分困难。为此,我们建议:
一、准确定位,冲刺“国”字号。省、滁州市相关领导多次在讲话中要求,各县(市)应积极申报国家级烈士陵园,我市是连续多年的省十强县(市),应抓住此次改造机会,瞄准国家级标准和要求,一次性建设到位,为成功申报国家级烈士陵园打好坚实基础。
二、征集史料,展特色内涵。烈士事迹展列馆是陵园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园林化改造后的最大特色,要在现有史料基础上,进一步征集。建议成立征集革命烈士史料领导组,邀请老干部、烈士遗属、文化名人等参加。广泛而深入地征集我市各个历史时期革命史料和烈士遗物,充实新馆陈列内容,对自愿捐赠文物的颁发荣誉证书,不愿捐赠文物的,可在征得持有人同意后进行复制。
三、统筹推进,精细化建设。对烈士事迹展列馆的建设,纪念碑、大门等设施的改造要统筹安排,有序推进,相关建筑要相互协调。整体格调上,色彩不宜过多,既要体现庄严肃穆,又要自然可亲;在园内绿化上,要对现有林木进行科学合理调整,对名贵树木进行保护,体现出园林特色;在配套设施上,要充分考虑入园群众需求,完善好园内道路、公厕等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