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市参保居民中“两病”患者免费发放基本治疗药物工作被市政府列入2016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也是天长在全省率先开展的一项民生工程。市卫计委作为承担此项工作的责任单位,制定了工作方案,开展了专项调查,基本完成了全市“两病”人群的统计工作,并针对病症,确定了发放人群。此项工作的开展得到了“两病”患者,特别是家庭收入少的弱势群体的欢迎,极大提升了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一、基本情况
1.开展了摸底调查。年初以来,市卫计委等部门对全市已建档“两病”患者进行了摸底,预计有近2万名高血压患者和6000名Ⅱ型糖尿病患者可接受免费药物。截止目前,已有近2万名“两病”患者免费领取了药物。调查中发现,农村“两病”患者规范治疗率非常低,这些患者病情早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和治疗,导致后期病症难以治愈。免费发放“两病”患者基本药物正是早期控制病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解决了基本经费。市财政已将“两病”患者免费治疗的药物费用列为财政专项经费,今年列支400万元试点经费,基本保障了“两病”患者基本药物免费发放。
3.确定了药物目录。坚持“量力而行、保证基本治疗、保证安全”的药品供应原则,由市直两院专家共同商定,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确定了我市“两病”患者免费发放治疗药物具体供应目录。
4.明确了发药对象。凡为我市常住人口的“两病”患者,且服用药物在具体供应目录范围内,均可申请免费服药。“两病”患者向其所在乡镇卫生院申请,审核通过后领取《天长市常住居民免费药物治疗卡》,持卡就近在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免费领取药物。
5.规范了发放流程。药物发放要求做到专人、专柜、专帐。每名患者每人每次领取药品剂量以一个月为限,每月领取一次。对本人领药不便的患者由乡村医生送药上门。市卫计委还利用患者领药机会开展慢性病干预管理,提供指导意见。
二、存在问题
1.对免费服药缺乏正确认识。部分患者不适合服用免费药物,但认为免费药物“不拿白不拿”,不能结合自身病情实际情况,放弃原有的治疗方案,将原先治疗药物换成免费药物,可能导致不能控制病情,甚至加重病情。
2.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宣传形式单一,知晓率不够,群众在免费发放药物实施工作上还存在很多误区和不科学认识。部分患者领药积极性低,普遍存在对免费服药品种、服药适应症等了解不多、认识不清的情况。
3.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制度。由于“两病”患者药物免费发放是一项新实施的民生工程,尚存在发放点工作人员业务上、服务上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状况,缺乏统一有效的制度规范。
三、意见和建议
1.纳入财政预算,保障运行经费。建议将“两病”患者免费发放基本治疗药物实施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常规预算,并根据实际情况逐年增加。针对新开展的“两病”患者免费发放基本治疗药物实施工作服务对象数量较大、医疗机构药品发放工作人员相对不足等问题,建议落实“两病”药物发放工作运转相应办公、运行经费,确保发放工作可持续性。
2.加强宣传引导,强化业务培训。要提高知晓率,加强“两病”患者免费发放基本治疗药物实施工作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栏、发放明白纸、广播电视宣传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免费药物治疗政策、意义和适用范围。对参与药品发放环节的所有工作人员要加强业务和法规培训,杜绝人情发药、随意发药情况发生。开展“两病”患者和患者家庭培训活动,加强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宣传,对“两病”服药人群要加强跟踪随访,提升群众免费服药满意度。
3.精准发放药物,丰富供应目录。要加强免费领药对象的审核把关,提高发放对象精准性,重点倾向于贫困户、残疾人、低收入等弱势群体,将“两病”患者药物免费发放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减轻贫困家庭负担,助力精准扶贫。在遵循“量力而行、保证基本治疗”的原则前提下,适时丰富药品供应目录,增加药物种类,满足“两病”患者不同服药需求。
4.注重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要尽快制定科学细致的药物发放工作规范,保证药物发放各个环节规范统一,提高效率、避免浪费、保证安全。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发放工作的检查指导,严格监管,明确责任,确保药物发放“免费不浪费、普发不滥发”。发放点医疗人员要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药物发放要做到多渠道、全方位,保证患者取药方便、及时,加强对服药人员的效果回访和慢性病干预管理,提高患者健康意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