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情民意

关于我市“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4-09-24 15:35:48 浏览:1596 次
【字体大小:

815,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贾清的带领下,视察我市“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委员们实地察看了天长街道、金集镇、冶山镇“三线三边”整治情况,并召开了座谈会。委员们认为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科学规划、高位推进、精心组织、强化领导、加大投入、严格督查,“三线三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少数单位和个别不在交通线的镇对“三线三边”工作重视不够,认为环境治理是“一阵风”、“搞形式”,有观望等靠、消极厌战情绪。部分镇(街)环境整治工作仍停留在突击层面,缺乏长效机制和刚性措施。

2、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资金投入还需加大。环境治理工作战线长、时间久,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大,部分镇财力有限,工作任务又重,建设需求和资金方面的矛盾十分突出;有些镇没有按标准配齐保洁人员和环卫设施,沿线村的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不足。

3、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农民群众参与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识普遍不强,缺乏改变落后生产生活习惯的主动性,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现象依然存在,镇村的脏乱差现象得不到根本性治理。

为此建议:

1、突出专项治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国省干道沿线村镇违章建设、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问题的整治;对城市周边的废品收购站、小砂石建材企业、沿路洗车修车店面进行集中整治,逐步把同类行业集中到一条道路上加以管理;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的方式,在抓好今年专项治理的同时,建立“三线三边”综合整治工作长效机制。

2、整合资金来源,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在市、镇两级政府逐步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的基础上,“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美好镇村建设、森林增长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工作进行有效整合,并合理收取区域内企业、单位的卫生费,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配齐垃圾箱、垃圾运输车等卫生设施,建设好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处理场。每村长期聘用两名保洁员,经费可纳入到一事一议中征收,由镇(街道)统一管理。

3、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参与热情。进一步加大宣传发动的力度,通过树立大型公益广告牌、摆放宣传展板和在城镇主干道张贴悬挂标语等方式,向群众展示“三线三边”治理的成效,让广大群众真正理解、支持治理工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舆论的导向作用,及时宣传报道“三线三边”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营造人人关心环境建设、人人参与环境整治的良好舆论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