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
一、基本情况
我市一直重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把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加大监管力度,使市区饮用水源基本符合水质要求。
(一)划定水源保护区。我市于2008年报请安徽省人民政府对高邮湖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了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对地下水取水井的保护也同时划定了保护区,对保护区内可能危及饮用水源安全的生产、生活活动进行有效控制。
(二)落实保护措施。一是在保护区设立了水源保护标志,公告水源保护规定。二是建立了由取水单位每天进行源水、出水水质监测,市环境监测站每月对源水进行监测,市疾控中心每半月对出水水质进行监测的“三级检测”制度。三是落实了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应急机制,并建立健全了应急指挥系统,完善监测仪器应急装备,落实了处置措施。四是加强了对供水设施设备的维护、改造。五是落实了电力保障措施,市政府投资约120万元,对原水厂、净水厂的用电线路进行了双回路改造,解决了因单回路停电造成不能供水的问题。
(三)加大投入,保证饮用水源安全。2010年,经市政府批准立项,投资900万元,实施了取水口保护工程和取水口延伸工程,取水口保护工程形成了以取水口为中心,半径为500米的围栏保护区。取水口延伸工程将取水口由750米向湖心延伸至1500米,两项工程分别于2010年1月和11月投入使用。
(四)加强水污染治理。我市以食品企业和养殖业废水治理为重点,对废水超标排放的企业分别采取限期治理、停产治理、责令关闭等措施,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在发展工业、引进项目时,拒绝废水污染严重的项目在天长落户。同时,我市加强了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尽可能将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到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目前全市生活污水收集率达68%,处理率90%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邮湖源水各项理化指标测定,我市饮用水源绝大部分指标基本符合III类水质标准、少数项目评价指标部分时段属于Ⅳ类水质标准,营养化程度评价为中等偏下,营养综合评定为微量污染,主要表现在源水PH值、氨氮、耗氧量有时变化较大,导致部分时段水质不达标,特别是夏季藻类污染严重,自来水口感有异味。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上游客水污染。高邮湖为淮河入江水道,淮河水的90%要通过三河闸泄入高邮湖入江,上游下泄的污水对我市饮用水源水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旦上游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我市居民的饮用水水质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农业面源污染。高邮湖幅员辽阔,区域内耕地面积大,使用的农药化肥量多,农村落后的施肥技术及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对高邮湖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水产养殖污染。高邮湖现有大小网箱、围栏养殖数万个,高密度的养殖及大量使用强化鱼饲料,迫使水体富营养化,催生高密度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导致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鱼虾缺氧死亡。鱼虾尸体的腐烂,进一步恶化了水质,形成恶性循环。
(四)生活、工业污染。淮河流域仍有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少数工业企业废水超标排放等原因也对高邮湖的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五)部门监管还有薄弱环节。截止目前,我市仍有部分企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保护区内化肥农药超标使用现象普遍,湖面高密度养殖及使用强化饲料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这些与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缺位有很大关系,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六)水处理工艺不足,水质标准较低。我市自来水处理工艺相对简单,特别是在饮用水源污染较重的情况下难以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造成自来水的出厂水质不够稳定。
三、意见和建议
高邮湖水源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面对严峻的水源保护工作形势,建议市政府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必须动用更严厉的管理手段,采取更严格的管理措施,构建更健全的管理网络,保护我市饮用水源,尽快提高市区饮用水质量,确保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此建议:
(一)相关部门各司其责,齐抓共管
1、建议市建设部门对市区饮用水管理负总责。要定期或不定期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经常开展饮用水源环境安全检查,加强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及时消除和跟踪督查。要建立健全饮用水源监管预警机制。加强对市区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监测和管理,确保为市民提供优质、安全、放心的饮用水。要及时掌握水量、水质变化情况,实施连续在线监测。坚持饮用水质监测月报制度,并通过新闻媒体定期发布水源、水质状况,让市民知情、放心。
2、建议市环保部门强化饮用水源监管工作,加强对企业排污监管,坚决制止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对白塔河排放的现象,确保达标排放,并定期向社会公布饮用水源水质信息。由于我市饮用水源受上游客水影响较大,要通过上下游流域环保系统协作管理、合力开展治污,确保我市饮用水源水质。
3、建议市卫生局加强对饮用水出厂水质的检测。国家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检测项目达106项,建议卫生部门根据国家标准,加大对出厂水和末梢水常规项目的检测力度,在污染发生较多的季节要加大检测频次,并及时公布真实的检测结果,保证饮用水的质量和群众的知情权。
4、建议市水利部门做好饮用水安全工程的规划、实施及运行管理,大力清理违章建设码头、砂石场和预制场,强化水域使用和管理。
5、建议市农委依法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网箱养殖和围网养殖,禁止保护区周边水域大密度养殖及使用强化饲料,杜绝饮用水源养殖污染现象。对水源地高温季节可能出现的藻类等生物污染要密切关注,并及时处理。杨村、万寿等相关镇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大禁售农药查处力度,引导农民树立水源保护意识,推广使用低毒、生态农药。
6、建议市交通(海事)部门加强船舶污染监管,大力清理河面杂船、沉船。
7、龙泉水务公司要做好24小时水源、水质监测,并如实做好记录。在保证日常供水质量的同时,要完善供水应急预案,在地表水源受到污染时要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信息,并根据预案及时启用地下水源。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及时维修、更换破旧管网,确保市区供水质量和安全。
(二)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环保意识
市新闻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引导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水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环保意识,提高企业和群众对保护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定期据实发布水源、水质状况,报道我市水源保护成果,消除不实传言,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三)立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确保市区饮用水源的质量
饮用水的质量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现在和未来。我们认为,当前在进一步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的同时,针对实际情况,下一步应果断采取新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建议:
1、加快落实饮用水处理工程。饮用水预处理和深处理工程要统筹安排,其中预处理工程要尽快实施,早日投入使用,但最终要以深度处理来确保饮用水质量。
2、有关专家在早期论证时曾提出其它引水方案,能否予以重新考虑,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一条思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