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调研报告

关于天长市水污染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05-09-02 10:19:06 浏览:2016 次
【字体大小:
                                    天  长  市  政  协
   一、我市水环境现状
            1、水资源比较丰富。天长市面积约1770km2,人口约62万人。全市拥有各类取水井120多口,日最大取水能力在10万吨以上,日实际开采量接近6万吨。市区建成区面积10.73km2,人口约11万人。境内主要河流有白塔河、铜龙河、川桥河等,主要湖库有高邮湖、沂湖、洋湖、釜山水库、时湾水库、川桥水库、大通水库等。全市年平均降雨量900—1040mm,全市水资源总量(不包括地下水和高邮湖水)约3亿立方米。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是我市 城乡最主要的饮用水源。
           2、地表水源污染较重。根据滁州市环境监测站在我市监测的数据显示,我市的水污染主要集中在白塔河,尤其在该河的城区段,化工厂以东断面和城内川桥河的水质均已沦为劣Ⅴ类水,水的使用功能已经丧失。从2003年底我市水环境功能区监测资料来看,监测的21个点位中(三个项目),Ⅱ类水占14%,Ⅲ类水占33%,Ⅳ类水占48%,劣Ⅴ类水占5%。总体上来看,水库好于河流,河流好于湖泊。
   3、地下水源情况较好。市卫生防疫站对城乡各集中供水点和部分分散供水点水质情况,进行了不定期监测。2004年上半年开展的饮用水源水质普查表明,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在监测的25个乡镇、村集中供水点中,只有7个集中式供水点检测出大肠菌群数超标,其它指标均达标。
  二、造成水污染的原因
   1、城镇生活污水逐年增加。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面积不断扩大,每年市区生活污水排放量为600万吨,而且逐年增加。大量未经净化处理的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加剧了河流地表水质的恶化趋势。
   2、部分工业企业违法超标排污。在1999年的“一控双达标”行动中,全市主要的废水排放企业经过治理和技术改造已经达标排放,但经过几年运转许多设施老化,有的处理能力跟不上,有的设施未正常运转,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尚有一批污水量小的企业,对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2004年工业污水排放量为691万吨。
   3、农业面源污染逐年增加。由于化肥农药施用量的加大,加之施肥施药的科学程度不高,以及畜禽养殖业污水都未处理,大量的氮磷排到水体中,使农村水域总氮含量高,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天长市2004年化肥施用量为15万吨,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有30%—40%,农药施用量500吨。
   4、外来污水的影响。2000年6月,江苏盱眙县环球化工厂偷排污水,造成了时湾水库承包人的5万斤鱼死亡,损失达10多万元。2002~2003年,江苏金湖造纸厂两次汛期排污造成龙集乡5000亩养殖水面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1180万元。水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该乡渔民的生产生活,影响社会安定。使用被污染的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土壤板结、起皮、龟裂、土质变硬,通气性变差、盐碱化等,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研究表明水污染对土壤的危害是不可逆转的。
  三、我市目前所采取的措施
   1、加大工业污染源整治力度。近年来,我市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加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成立了领导组,制定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各个阶段的具体时间、行动内容、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在专项行动中,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1000余人次,检查企业120余家,停产治理并行政处罚3家,追缴排污费2家,限期改正2家,依法取缔“十五小”企业10家。我市荣生工贸公司是国家挂牌超标排放企业,该企业以回收的废纸为纸浆原料,年产4万吨瓦楞纸。由于治污设施跟不上,污染越来越严重。市环保局及时下达限期治理通知,后又责令其停产治理。停产50天后,该厂投资120万元的治污设备,经省环保局批准,已投入试运行。该企业还安装了污水TOC在线监测仪,补做了环评手续,目前,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皖东化工厂、天岛啤酒厂通过治理也实现了达标排放。天岛啤酒厂被省环保局评为“一控双达标”先进单位。
   2、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淘汰了一大批污染企业,中部地区也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问题,一些污染企业就有可能被转移过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每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都强调不能引进污染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严把审批关。环保部门几年来否决了数十个小造纸、小电镀、小印染、小化工、小农药等项目,其中包括浙江三鼎公司计划在我市投资10亿元的印染项目。
   3、建设污水处理厂。国家为治理淮河流域的污染,尽快使淮河水变清,要求沿淮地市都要建设污水处理厂。我市积极申报污水处理厂项目,2004 年获国家发改委立项,目前国债建设资金已经陆续到位,已从2004年起开征污水处理费,力争在2005年底建成。该项目计划总投资7212万元,其中国债资金和贷款融资4500万元,自筹资金2700多万元。工程分两期进行,近期日处理3万吨,远期日处理9万吨。目前,该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并通过专家评审,办理土地征用手续和拆迁工作,完成了厂区围墙建设以及土建工程招标工作。
   4、加快地表水厂建设步伐。鉴于目前我市地下水开采量较大的实际情况,为保护好地下水资源,从2002年起,我市就着手建设地表水厂并进行了调研和论证。2003年7月省发改委批准地表水厂项目,并列为国债项目。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日供水5万吨,总投资5848万元。目前,地表水厂的净水厂区围墙、场地平整均已竣工,主下水涵管工程已投入使用,清水池的土建工程正在施工中,清水管网的配套工程已完成天高路、永福路、万寿北路和平安路四条主要供水干管的配套建设工程,预计明年初向部分区域和单位供水。
  5、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金湖、盱眙两县污水对我市的污染。市环保局和水利局在调查处理盱眙环球化工厂污染事故时,及时形成了调查报告,并制作成光盘向国家环保总局申诉,目前盱眙环球化工厂已经停产。环保局在处理金湖造纸厂污水污染时,及时请滁州市环境监测站监测,并拍摄了该造纸厂违法排污事实,一方面将形成的文字材料制作成光盘向国家环保总局申诉,另一方面理直气壮地和金湖县环保局进行交涉。今年,金湖造纸厂已经被责令停产治理。几年来环保局每年都去金湖、盱眙两县调查走访,及时掌握情况,化解矛盾。
  四、建议和对策
  水污染问题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也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加以解决,发展为解决环境污染积累了物质基础和技术能力,我们不能因为发展会带来环境污染而不去发展,更不能拿发展问题、经济问题来掩盖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我们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摒弃过去走的边发展边治污,甚至是先发展后治污的路子,大力发展良性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1、认真做好城市污水处理规划工作。污染处理,规划先行,要坚决克服先污染后治理和边污染边治理的思想。首先要拿出全市污水处理总体规划,根据经济发展、城市发展规模和人口增长速度以及日产污水总量,进行超前规划和科学规划。在总体规划框架下,再拿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医疗废水等专项规划,使城市污水处理工作按部就班,稳步推进。
   2、实行严格的环评制度。为严防新建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凡是新、改、扩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凡是新建项目,必须先经环保部门先行环评,否则土地部门不予办理土地征用手续,规划、建设部门不予办证,工商部门不予办理执照。在项目审批上要严格执行“四个不批”和“三个不准”要求。“四个不批”就是不符合环保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批,超过当地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的不批,没有污染治理措施的项目不批,不符合环境规划和产业合理布局的不批。“三个不准”即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不准上,污染转移的不准上,工艺落后、污染严重、高耗能、效益差的项目不准上,从而从源头上防控新的污染源产生。
   3、继续开展水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水环境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多。建议以提高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为目标,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解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以及社会稳定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每年都开展1—2项专项整治行动,集中人力和财力,加大整治力度,整治一项,巩固一项,逐步推进,让群众看得见、得实惠。通过专项治理,达到标本兼治,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控制面源污染。农委和环保部门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农民科学施肥、施药 ,科学进行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从源头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要结合小城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实施城镇化战略,合理村庄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采取集中供水,争取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引导农民改变过去不良生活习惯,不洁生活方式,逐步减少农村生活源污染,走上生产、生活、生态良好的小康发展之路。
   5、确保饮用水安全。要明确专门机构统一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强有力的监督管理,防止出现多头管理和随意打井的情况。要规划和规范垃圾卫生填埋,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消除污染隐患。要按国家规范要求在地下水源取水地和地表水源取水口周围设立保护区,逐步消除各种污染源,使群众能“喝上干净的水”。
   6、尽快建设监测站。没有监测能力已经成为阻碍我市环保工作的瓶颈。没有监测站就不能及时掌握水质变化的动态数据,不能及时提供数据,既不便于政府决策,也不便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建议市政府加大建设环境监测站的投入,在建设用地、建设资金上给予倾斜。环保局也要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争取尽快建成环境监测站,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
                                                                  
                                                      
     二○○五年六月三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