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我市严格按照“新建小区验收合格即移交、老旧小区经改造后验收合格移交”的工作要求,完成了132个小区的电力移交工作,其中包含71个老旧小区,61个新建小区,涉及用户4.73万户,移交后的小区,居民反响较好,评价较高。
目前,天长市域内剩余未移交小区74个,涉及用户1.96万户,这些小区物业公司收取电费的价格,都不同程度地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造成了同城不同价的现象,加剧了群众的负担,市民反响很大。
今年3月,发改部门商住建、市场、供电及相关镇街,召开转供电加价小区专项治理会议,对未移交电力设备的老旧小区开展“拉网式”排查,明确了“一区一策”改造方案。
电力移交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住户呼声较高,普遍希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从目前情况看,电力移交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主体参与不足。老旧小区的管理,主要依赖转供电差价维持物业运营,涉及其自身利益,移交积极性较低,其中有63个小区物业明确不愿移交,与市民意愿相违背。二是资金保障存在缺口。2025年计划改造的专项经费尚未到位,影响后续改造进度。三是行政执法面临挑战。转供电主体通过设置复杂账目、虚构成本等手段,掩盖违规加价、不合理分摊等违法行为,给执法部门的证据收集带来困难。同时,涉事主体常以各种理由消极应对执法检查,甚至拒绝配合整改。为此,我们建议:
一、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强化保障基础。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扶持,设立转供电整治专项基金,重点投入老旧供配电设施改造、智能电表更换等硬件升级项目。同时,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以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缓解资金压力。兑现政府承诺的三年改造专项经费,不能让民生工程成为半拉子工程。
二、强化行政执法效果,规范市场秩序。细化违规行为认定标准与处罚细则,明晰执法依据。建立市场监管、供电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等手段开展常态化执法检查。严格落实代收电费加价标准(按照居民用电政策,在供电公司收取电价基础上加0.02元的输配电价差),保障大多数群众利益,用控价手段促使物业企业加快电力移交。
三、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凝聚共治合力。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通过官网、短视频等渠道普及转供电政策法规。深入社区、小区开展政策宣讲,提升群众维权意识。动员市民参与,引导群众发声,倒逼物业合法合规经营。强化政策引导,通过签订责任书等方式压实主体责任,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整治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