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报道

人民政协报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让阳光照进心灵

发布时间:2025-04-08 08:45:00 作者:网站管理员 浏览:111 次
【字体大小:

近些年,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讨论不断见诸报端。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究中,家庭环境因素首当其冲。大量研究与实践案例表明,每一个出现心理困境的孩子,其背后往往映射出家庭系统的失衡。家庭成员间关系失和,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导致亲子陪伴缺失,或是在相处过程中陷入“命令式”的权威压制或“溺爱式”的无度纵容。也有的家长将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尺度,这些都构成了青少年心理问题滋生的土壤。

学业负担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压力源。部分学校教育理念偏差,过度聚焦考试分数,在教学实践中严重忽视学生情绪的疏导与压力的调适,将学生异化为应试的工具,极大地增加了青少年陷入心理阴霾的风险。

从社会维度审视,充斥暴力、低俗内容的网络游戏,部分负面社会信息的传播等影响也不可忽视。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塑形关键期,社会阅历尚浅、是非辨别能力薄弱,极易受到这些不良社会因素的干扰。

就学生自己而言,网络沉迷与人际交往困境亦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的重要诱因。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营造氛围,凝聚共识。要加强家庭教育引导,促使更多家长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家长进一步树立理性的教育观念,并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学校层面,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将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等主题教育。社会层面,加强宣传,深化大众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氛围。

成立组织,完善机制。建议各地成立由宣传、教育、卫健等部门组成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组,专门负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和保障工作。各部门加强沟通、全力配合、形成合力,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完善心理健康筛查和监测机制,以早期识别和干预潜在心理问题。关注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如对有升学压力的学生及家长进行心理辅导,对贫困、留守、残疾等青少年给予重点关爱。

丰富活动,减轻负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发挥个性特长。

优化力量,加强监管。首先,要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有所关注,邀请心理学专家及时为教师群体开展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其次,要让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在系列专业化培训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同时,要面向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培训,使其掌握基本心理辅导技巧,以能敏锐捕捉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及时对相应学生进行疏导。最后,教育部门应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涵盖课程开设、师资配备、活动组织、机制运行等各个环节,严格规范标准,对不达标的学校责令限期整改,促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常态化、自觉化的行动,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0250714084625592_iP615EVJ.jp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