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长市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于创新,坚持“一二三四五”,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坚持一条“主线”。天长市政协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履职主线,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委员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建章立制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
推出两个“亮明”。天长市政协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亮明委员身份、亮明协商机制,梳理完善12项工作制度,在协商内容、形式、程序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坚持会同市委、市政府制定年度协商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专委会联系界别和委员工作制度、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加强专委会规范化建设。全市镇街、社区、个人、界别4种类型24个委员工作室,开展各具特色的履职活动,形成点面结合的基层协商新格局,协商结构更多层,协商形式更丰富。
履行三项“职能”。借力“协商民主”这个法宝,抓住“建言资政”这个关键,用好“民主监督”这个平台,秉持“党政关注、社会关切、群众关心”工作导向,多措并举提升基层协商活动质效。开展民主评议、政协委员监督法院案件执行工作、推荐政协委员担任社会监督员等活动,在监督中协商。每年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聚焦生态保护、营商环境、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精准制定1个年度协商议题和7件重点提案,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健全协商质量评价机制,从活动组织、服务保障、成果转化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政协建言的成色和分量。
注重“四力”合一。天长市政协坚持调研于协商之前,坚持“先调研、后协商”“不调研、不协商”。按照政协委员、特邀信息员、专家学者、职能部门“四力合一”科学组织力量,重点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乡村振兴、水环境治理等课题,采取市内调研、市外考察、专题讲座等形式,提出有深度、可操作的务实建议,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篇的调研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的批示,部门积极办理,促进了调研协商成果的转化。
夯实“五有”基础。有力破解“两个薄弱”问题,增设市政协办公室政协委员履职服务中心,工作质效明显提升、机关活力显著增强。按照“五有”(有人员管事、有制度理事、有场所议事、有建言质量、有协商成果)标准,推进委员活动室、委员工作室、协商议事厅建设,涵盖协商议政、学习交流、委员读书、互动体验等功能,定期开展走访群众、读书交流、书画创作、协商建言等活动,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本报通讯员 福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