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情民意

关于加强我市特殊教育工作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8-09-14 09:57:12 浏览:2707 次
【字体大小:
  
近几年,我市特教投入逐年加大,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残疾学生受教育权益得到了充分保障,特教事业取得较大发展。目前,全市6-15周岁残疾儿童212人,入学率达94%。在校就读199人,其中60人就读市益智九年制学校,其余139人分散在各镇小学和九年制学校随班就读或由教师送教上门。另外13人因病情严重在外地进行康复治疗,暂时无法接受教育。虽然我市特殊教育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在特殊教育学校专设、特殊教育教师培养、送教上门和医教结合等方面与上级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我们建议:
一、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目前,市益智学校设7个年级、6个班、在校生60人,主要针对智障和孤独症儿童,与城南小学合署办学,残疾儿童学习、生活存在诸多不便;此外受条件限制,盲童和聋哑儿童目前还不能在该校就读,多数由家人陪同在市外特教学校学习,增加了这些家庭的经济负担。市财政要加大特殊教育基础施建设经费投入,加快推进市益智学校迁址重建,扩大学校规模,增强师资力量,更好地满足残疾儿童学习、生活、治疗、康复等方面需求。
二、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目前,市益智学校教师具有基本专业素养,而农村普通学校教师受专业水平限制,无法按照“一人一案”的要求,对139名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残儿进行针对性、专业性教育。市教体局要从普通学校中选择部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也可以定向培养一些特教教师充实天长特教工作。对特教教师,在编制配备、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支持。
三、推动相关部门联动协作。市教体局要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服务等,落实送教人员、送教任务。残联要对有需求的重度残疾学生提供康复服务、辅助器具上门服务等。民政部门要走访家庭困难残疾儿童,并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卫计部门要指导医疗机构加强对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训练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为家庭困难残疾儿童定期提供医疗服务。
四、进一步提高社会关注度。特教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教体、残联、民政和卫计等几个部门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扶贫惠残政策的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界采用多种形式扶残助学,提供志愿服务,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工作合力,让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为残疾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撑起美好的蓝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