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高珊珊反映: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政府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在各大广场和有条件的社区、学校等场所安装了公共健身器材,免费供群众使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健身条件。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人为破坏、使用不当、自然老化等因素,许多地方的公共健身器材损毁严重:有的缺胳膊断腿,四肢不全;有的螺丝松动,锈迹斑斑;有的健身器材脏兮兮的,卫生状况极差;甚至有些健身器材不见了踪影。这些破损的公共健身器材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一不小心,健身就可能成了“伤身”。为此,我们建议:
教育体育等部门除了要教育引导广大市民爱护健身器材外 ,更应该加强对健身器材的日常管护。要建立公共场所健身器材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健身器械进行维护、保养 (检查螺丝、加润滑油、加固器械、补油漆等),也可以在健身场所醒目的位置注明器材维修联系电话(像路灯一样,随时可以联系报修 ),确保健身场地、设施、设备完好,更好地满足、服务广大市民的健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