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会议专栏 > 全体会议

加强职业教育能力建设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时间:2017-02-04 16:14:32 浏览:2195 次
【字体大小:
  
市政协委员 仲 玲
 
近期,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作出重要批示:“……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深度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中国制造2025’的实践之中……”。李总理的批示为我们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投资约3亿元建成了职教园区,推动了以工业学校为龙头的职业教育的长足进步。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市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已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够适应。我市传统产业仪表电缆、电子元器件、机械模具、食品加工业进一步壮大,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水平越来越高,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与之不相适应的:一是全民接受终身职业教育的氛围不够浓厚。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民众尚未全面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择业观,尚未形成全民崇尚职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二是在职业人才培养发展方面,尚未构建科学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技能型人才的获得感、荣誉感没有得到充分彰显。三是职业教育作为地方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为企业提供在岗和转岗培训能力不足,新增劳动力、失业者、转移农民工尚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技术培训,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的吻合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职业教育保障跟进不够到位。一是硬件保障不够充分。我市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成本不断走高,现有经费投入跟不上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步伐。目前,职业教育学校实训基地面积不足、实习实训工位紧缺,学生技能训练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能训练和社会培训的效果。二是师资力量不够到位。职业教育师资配备数量不足。同时,缺少吸引高级技能人才的政策措施,高技能人才难以进入职业教师队伍,高技能师资缺乏。
3.职业教育校企融合层次不够深入。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缺乏相配套的可操作性政策措施,对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企业双方的权利义务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监督,企业接收学生参加生产实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拒绝接收。我市职业教育相关部门对地方企业人才需求缺乏有效的市场调研,与市场衔接不够紧密,校企融合层次较浅。
随着我市工业园区升级,乡镇工业产业园区转型步伐的加快,技能人才的不足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提供和培养充足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建议:
一、加强宣传,营造浓厚职教氛围
加大职业教育宣传,更新人才观念,为职业教育创造“出头露面”的机会。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人才观,在电视台设立“工匠风采”栏目,大力宣传“十大工匠”和职教名师,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良好风尚,使职业教育出人才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强化保障,助推职教更好发展
建议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市编办、财政局、发改委、经信委、教体局、人社局、科技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研究解决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根据我市“十三五”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长远目标制定中长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建议落实中央和省有关职业教育投入政策,落实配套建设项目经费。在教育经费支出中,提高职业教育经费支出比重,确保“现代职业教育提升工程”顺利实施。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职业教育能力
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是增强职业教育发展后劲的必要措施。名师出高徒,没有数量充足、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建议一是根据省政府职业教育学校师资配备的要求,适时补充教师。二是继续实行专业课教师招聘“绿色通道”制度,加大从高校引进专业教师力度。三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由政府制定优惠政策,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面向市场吸收“十大工匠”等高素质技术人员应聘兼职教师岗位,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补充。四是参考先进省、市经验做法,完善高技能人才引进方案,提升我市人才培养档次,服务创业创新。
四、政府统筹、部门联动,深化校企融合
一是发挥政府统筹和引导作用,形成“政府引导、学校主动、行业中介、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四方联动格局。政府制定校企合作政策,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建立校企合作企业受益机制,对有效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在财政支持、资金补贴、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激励,调动企业校企合作积极性,改变校企合作“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现状。二是定期召开职业教育相关部门联席会议,部门联动,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商合作机制,促进学校与企业、教育与产业的合作。四是职业教育学校要加强企业用工需求调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专业与产业匹配、人才培养与经济零距离衔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