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加强源头治理、强化路面管控、开展集中整治、落实科技治超等措施,全力推进治超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先后开展了货运源头管理再规范和车辆非法改装集中整治行动;编制了科技治超“十三五”规划;完成了翔宇矿业源头治超点、县级治超平台、省道205检测站升级改造,全面实现省、市、县三级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建立了治超工作例会和督查制度,完善了治超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加强了执法队伍及能力建设,配备了执法装备,强化了执法力度,将固定治超站打造成交通综合处理中心,实现了路政、运政、公安的无缝对接。
委员们认为治超工作时刻不能松懈。当前,我市治超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联合治超力度不够,各执法部门配合不够紧密,联动治超、综合治超效果不明显;治超执法力量不足,现有执法人员已不能满足源头治超和路面治超的工作需要,部分乡村公路成为治超工作薄弱环节;过境车辆治超压力较大,治超工作面广线长、监管难度大,特别是夜间过境超限超载车辆较多,已直接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和公路完好。为此,我们建议:
一、加强联动、做好宣传,提高治超工作效能。市交通、公安、公路、经信、市场监督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作,明确治超职责,加大联合治超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完善路面治理执法网络,合理布设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效率,实现治超工作全覆盖。对超限超载车辆车主、驾驶员进行严教、严管和严处,加大“抛洒滴漏”查处力度。注重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对严重违法案件公开曝光,打消部分运输户违法营运的侥幸心理,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治超工作的舆论氛围。
二、创新手段、加大巡查,强化治超队伍建设。建立货源单位和重点路段视频监控系统、称重检测系统,实现准确、高效、先进的可视化、智能化、协同化的综合信息管理。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路面流动巡查频次,坚决打击避站绕行、夜间偷运、短途接驳、拒绝检查及驾驶非法改装货运车辆等行为。加大对治超工作监督力度,增强执法人员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步解决一线治超执法人员超时工作补贴。
三、依托科技、重点监控,加强过境车辆监管。在超限超载现象严重的边界区域、路段,与周边县(市、区)建立会商协作机制,定期开展联合集中整治活动,进行流动巡查执法,从严打击超限超载行为。在货物运输主通道等重要路段和节点埋设不停车快速称重检测系统,安装治超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完善电子证据收集系统,对过境超限超载车辆实现早发现、早警示、早查处,提升治超工作时效性和实效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