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史资料 > 天长文史

千秋人物——“抗洪抢险模范民兵营长”李鸿武

发布时间:2007-05-16 15:43:57 浏览:16759 次
【字体大小:

                    钱 永 广

 

李鸿武

  李鸿武,原天长县龙集乡南兴村民兵营长,为保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在1991年抗洪抢险斗争中,他身先士卒,舍身忘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壮歌,不幸献出了年仅41岁的生命。

                   一

  1991年,天长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龙集乡地处天长高邮湖、沂湖岸边,是个典型的水乡泽国。6月中下旬,连续的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使高邮湖、沂湖的水位从8米上涨到9.48米,超过警戒水位1.45米,一旦溃堤,湖边的龙集、湖滨两个乡3万亩农田、2万户住家将被洗动一空。大难临头,李鸿武心急如焚,没等村支书点将,他就主动请缨:“我是民兵营长,把抢险队的任务交给我吧!”
  把抢险的任务交给李鸿武,村支部书记当然放心。李鸿武在部队当了4年兵,一直在船上当驾驶员,有着很好的水性,而且他担任民兵营长10多年来,年年防汛都是当抢险队长,他不仅身体好,情况熟,更重要的是他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受命当天,李鸿武就带领8个抢险队和100多个民兵镇守沂湖大堤去了。
  沂湖大堤南兴村段5300米的堤线上,有19个涵闸,由于水位不断上涨,深埋在水下两米多的涵闸险象环生。
  为了摸清每个闸门在水中所处的准确位置,及时排除“散浸”、“管涌”等隐患,上堤第一天,李鸿武就和两名抢险队员一起,轮流潜入水中,用手掌贴住闸门,对涵闸逐个进行检查。检查每个涵闸都要潜入水中数十次,李鸿武总是第一个下水,最后一个上岸。一天、两天连续个把星期,李鸿武都这样钉子般地钉在大堤上。
  家中刚收的小麦、油菜籽放在场上风刮雨淋,他妻子前来求援,他说:“你们娘儿们慢慢往家搬,搬不完等我回来再搬。”
  家里院子进水了,他对前来报信的女儿说:“你带弟弟妹妹用盆慢慢往外舀,等大水下去了,我回来挑土垫。”
  7月初,天长县10天降雨量达554.1毫米,是常年同期的6.8倍,汛情更加吃紧。
  白天,李鸿武领着水手抢险队员和民后突击他顶风冒雨,查堤埂、摸险情、堵涵洞、运器材。夜晚,他安排别人轮流休息,自己却连轴转。妻子上堤给他送衣服,他把妻子也留下来,与自己一道守堤。
  暴雨下了5个昼夜,李鸿武在堤上坚守了5个夜晚。
  抢险的日子久了,队员们身疲力竭,李鸿武自己掏腰包,买来鱼给大家加餐。他自己时时处处用模范行动带动大家,重活、苦活带头干,遇到险情冲在前。
                  二

  “快来人,养老涵走水了!”
  7月9日零时30分,连续几夜没有睡好觉的李鸿武巡堤回来刚和衣躺下,就从沂湖大堤上传来了 一阵急促而令人揪心的呼喊。他抽身跃起,带着抢险队员张开顺飞奔现场,这时的洪水似出笼的猛兽,卷起丈把高的水头,扑向堤岸,尔后打起飞转的漩涡,把钢筋水泥涵从堤肚里冲出一丈多远……
  “从内口打桩、堵洞!”
  碗口粗的木桩刚打下,一个浪头扑来,便“喀嚓”一声被拦腰折断。
  “向水中抛石投包!”
  “扑通”,200来斤装满泥土的化纤袋一着水,就被冲出丈把远。
  “快,跟我从上口堵!”李鸿武一看急了,一边果断地指挥,一边抓起抢险篙,奋不顾身地跃进了激流。
  “注意危险!”张开顺也急了,抓住抢险篙,跟着跳下水去。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拉着一个,民兵们在水中筑起了人墙。一根根木桩打进了洞口,一包包泥土垒起了一道坚固的圈堤防线……
  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咆哮的洪水被制服了,而李鸿武浑身上下却被石块、木桩划得鲜血直流,加上多次潜水,一上岸他就瘫倒在棚子里。村党支部书记李国金劝他回住地休息,但怎么劝他也不肯离开一步,只是裹着雨衣在雨棚里歇了一会儿。为使养老涵彻底断漏,天一放亮,他又带头跳入水中,一气干到中午12点,直到险情完全排除。
  当李鸿武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带着队员们回到住地正准备吃午饭时,又传来了“横东闸漏水”的险情报告。险情就是命令。已经连续苦战了10多个小时的李鸿武没顾得上吃一口饭菜,将刚端起的碗往桌上一推,急速向出事地点跑去。在场的干部群众见李鸿武脸色苍白,身上多处伤口还在流血,劝他不要下水了,但李鸿武却说:“我是抢险队长,这时我不下水怎么行呢!”说着,便跳入4米深的水中查险情,堵漏洞。险情排除了,大堤保住了,由于水底压力大,加之他的身体已经虚弱,李鸿武一上岸便眼冒金花,一头栽倒在地上。

                  三

  人们把李鸿武背回住地,村党支部书记为他请来了医生,医生劝他去住院治疗,被他谢绝了。
  10日深夜,暴雨拍打着房屋,风浪撞击着大堤,发出“呜呜”的响声。在病床上躺了一天多的李鸿武怎么也放心不下大堤的安危。他觉得有些好转,便悄悄地起床,用木棍支撑着身体,步履艰难地又上了大堤。当他快走到棉塘涵闸时,忽觉得头部嗡嗡作响,直冒虚汗,呕吐不止,“扑通”一声昏倒在地,响声惊动了正在附近看守涵闸的李鸿申,当李鸿申把他背回住地时,他吃力地对李鸿申说:“我休息一下就没事了,你赶快回去,看守涵闸要紧!”
  李鸿武的病情越来越重,头痛难忍,呕吐不止。村里决定强行送他住院治疗。临上车前,他断断续续地嘱咐大家:“王庄、潘庄、横东涵没有闸板,千万不能大意;横西、棉塘、长沟的闸板橡皮垫掉了,要经常下去摸一摸,防止出现渗漏……”
  在医院李鸿武一直高烧不退,处于昏迷状态。一天夜里他突然惊呼:“养老涵走水啦,养老涵走水啦,快扶我上堤!”妻子见状,急忙把他推醒,劝他不要胡思乱想,安心养病。李鸿武躺下了,但他再也没有醒来。
  天长县医院专门从南京请来专家为李鸿武会诊。经诊断,李鸿武由于极度劳累,加之长时间潜水,承受深水压力过大,导致脑溢血。1991年7月25日零点25分,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中的李鸿武经多方抢求无效,不幸以身殉职。

                    四

  李鸿武牺牲的噩耗传开,高邮湖和沂湖岸边一片呜咽,近万名群众自发涌到龙集乡政府,为他举行了乡史上少有的“葬礼”。
  村支部书记李国金噙着泪水说:“不幸中的万幸,大堤保住了,万幸中的不幸,李鸿武牺牲了。”
  南兴村众多村民流着泪说:“他怎么会死呢?上堤之前他身体那么好,他硬是在抢险中累死的呀!”
  全村400多户人家,户户有人来悼念,家家捐款为他还债。就连村里受到李鸿武长期悉心照顾的7位“五保”老人,也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钱,硬是请生产队长转交给李鸿武的妻子。75岁高龄的“五保”老人王大金参加完追悼会后,回家悲痛万分,茶饭不思,卧床不起。
  曾在南兴村组织抢险的原铜城区委副书记韦贯一,这位连自己父亲去世也末曾落泪的硬汉子,在李鸿武追悼会上却禁不住失声必恸哭。
  李鸿武悄悄地走了,他走得那样匆忙,那样突然。
  

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李鸿武荣誉称号的命令

  中共天长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授予他“抢险英雄”、“优秀民兵营长”称号,中共滁县地委、行署、军分区作出决定,号召全区人民向他学习,省政府、省军区也作出了《关于开展向李鸿武同志学习的决定》,省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省军区为其追记一等功。1992年2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他“抗洪抢险模范民兵营长”荣誉称号。为表达对烈士的永恒悼念,天长烈士陵园为李鸿武立了墓碑,周围摆满了花圈、花环和挽联。天长县委、县政府为李鸿武写的挽联是:“为人民奋不顾身共产党员本色;舍小家抗洪抢险革命战士献身。”
  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李鸿武,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作者为市人武部科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ocument